来自 财经 2018-11-11 10:36 的文章

牧场物语3快递柜能否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

原标题:快递柜能否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

今年的“双11”在即,购物狂潮的热度不断上升。不过,据媒体报道,圆通快递、中通快递、申通快递和韵达快递宣布正在提高价格。

中通快递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调整由于旺季到来而产生的运费。圆通快递、申通快递和韵达快递对全国各网点到达上海地区的快件派送费上调0.5元/件。

据悉,中国电子商务相关行业针对“双11”购物狂潮所带来的网络购物高峰,已经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应对机制。“双11”购物狂欢节已进入第十个年头,快递服务价格飙升可以说是购物狂欢节的前奏。去年同期,国内主要快递公司也发布了类似的价格调整公告。

与此同时,作为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智能快递柜市场正一路“狂飙突进”。而在发展过程中,一路裹挟的费用问题,也成为今年“双11”到来之时,“最后一公里”能否解决的关键之一。或许,对于智能快递柜参与者而言,有需求并不代表能够盈利,有用户并不代表能够活下去。而社会、公众对于这个行业的误解,也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解开。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收费问题困扰用户及快递员

借着电子商务的东风,快递物流在近些年迅猛增长。国家邮政局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邮政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622.6亿元,同比增长23.1%;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00.6亿件,同比增长28%;2012至2017年间的快递业务量骤增605%。

数字背后,快递业务的压力被转嫁到一线的快递业务员身上。在揽收、运输、分拣、配送四个环节中,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是最让快递员头疼的。北京市东城区某快递点的业务员小康告诉记者,他每天要花费五六个小时穿梭于各个小区,基本是免费为用户配送快件,而可以赚取提成的揽收快件时间,则只有三四个小时。

于是,这几年,提高配送效率的快递柜发展迅速。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快递柜数量大约20万个,预计到2020年快递入柜率有望达20%,对应快递柜格口需求约为7600万个,市场潜力巨大。

尽管智能快递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配送最后100米的问题,但用户关心的重点,似乎更多在通知服务是否到位、快递存放是否收费、快递员是否履职等问题上。

前不久,有用户反应有地区一些品牌的快递柜超过4小时就要收费1元。对此,北京市民李先生说:“如果超过24小时没取需要付费我接受,但超过4小时就要收钱,是不是太不合理了?”

快递柜亏损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营收方面,用户不愿为此付费,而快递员支付的费用较低;二是成本方面,设备生产成本较高,同时投放点位租金较高。

对此,在快递柜行业市场占有率将近50%的丰巢称,目前市场上部分快递柜企业是对用户收费的,“丰巢成立至今,坚持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取件服务。在发件人与收件人形成的买卖/赠送/其他类别的关系中,与快递公司、交易平台、末端服务设施等都息息相关”。

收费问题同时也给一线的快递员和用户造成了困扰。尤其是对快递员而言,将包裹放进快递柜或代收服务站,可以省去大量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承担额外的费用意味着利润的再次削减。

“已经有部分品牌的快递柜在向快递员收费了,一次几毛钱。”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快递小哥告诉记者,他们并非不愿意上门派送,有时真的是因为快递数量庞大,人手不够。

若一栋大楼几十个件都要逐一派送,一定会影响效率。无奈之下他们才不得不将快件存放在快递柜中,由系统通知用户取件。在他们看来,在没有智能快递柜之前,不少用户家中或单位没人,自己也都是将快递免费寄放在大厦前台、大院传达室甚至是物业,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通知用户,当时也没见有用户投诉。

“我们用这些快递柜还得交钱。”在北京市马家堡地区从事快递行业的张师傅也有点委屈,“比如有的快递柜会根据大中小三种柜型,每次收取我0.2元至0.4元的费用。有的快递柜是不论格位大小,每次都收取0.2元”。张师傅说,每个月,他所在的公司会往他的工资卡里多打200元,当作快递柜使用费的补贴。

对于向快递员收费的问题,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说,供给端快递员工作量接近饱和,配送压力大,末端配送劳动力供给减少、配送成本高,根据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智能快递柜行业市场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智能终端亦促进“快递员月收入提高6%”。

“向快递员收费,整个行业有不同的考量。当前中国快递柜数量与实际旺盛的派送需求不成正比。向快递员收费,可将格口流转给有实际投递需求的收件人包裹使用,避免快递柜被随意占用,促进快递柜运转效率最大化。向快递员适当收费是一种良性发展模式。”丰巢市场部的工作人员说。

市场竞争仍属于烧钱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