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18-07-04 13:01 的文章

创新·转型·发展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到华润已经三年了。三年来,我和华润的各位同仁一起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坎坷和挫折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荣誉和成就激励着我们不断成长。过去三年,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始终团结一心、和衷共济,承继了华润人光荣的使命和美好的梦想,奋力前行!今天,我们面对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迎接的挑战更为严峻,我们更需要展现华润的睿智、能力和自信。

在中国经济从外需拉动到内需拉动、从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从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变的当下,国内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发展的瓶颈和转型的压力,华润身处其中,也同样面临着考验。尤其是当我们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对照国企改革的要求和华润发展的需要时,我们发现自身依然存在诸多短板:

一是转型步伐缓慢,发展动力不足。目前,华润主要业务所在的行业市场需求都出现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对集团以消费末端为核心的产业群已构成一定影响。除医药、饮料少数行业尚有潜力外,多个SBU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如替代压力、走出去压力、政策压力等,集团整体发展后劲乏力。

二是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发展速度滞缓。集团目前的创新成效远未达到引起质变的规模,关键领域也缺乏有分量的创新成果,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体制机制方面鲜有突破。部分业务单元危机感不足、创新意识淡薄,整体创新能力不强,无法满足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三是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发展布局有待优化。集团产业组合中,销售贡献主要依靠消费品和医药板块,盈利贡献主要依靠地产和电力板块,新兴业务尚难以形成支柱。各产业中,支持规模和盈利仍主要依靠一般类业务和产品,高端业态、产品和服务的贡献还不够,推进中的产品技术创新、海外发展、互联网、产业基金,尚未构成新的增长极。内地依然是我们的主战场,香港业务重塑、海外发展尚在探索。

四是组织能力不足,发展道路受阻。华润许多经理人仍停留在过去并购整合、抢占资源的老套路中,留恋以规模速度为标志的赶超战略,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新环境、共享经济的新打法缺乏足够的战略思维,对新的商业模式反应缓慢。部分企业团队老化,青黄不接。经理人队伍中既具备国际视野、又有领导力,既有战略构想能力、又能够组织实施的行业领军人才凤毛麟角,这些问题都将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羁绊。

将“创新?转型?发展”作为华润2017年的管理主题,总的看,这组词很符合华润目前的现状和集团多元化、多业态、多区域发展的主要特点,也适应今天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创新?转型?发展”不但应该成为华润今年的管理主题,也应该是华润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工作主题。华润必须实现从“创业型组织”向“创新型组织”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转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站在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上来看,“创新、转型、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环环相扣的体系。创新是推动转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转型是推动持续发展的支点和突破口,从这个逻辑上讲,创新是基础,转型是路径,发展是目的。充分认识创新和转型所发挥的推动作用及其引发的联动效应,将有助于我们实现更好的发展。针对集团的业务特点和组织状况,我以为华润创新的维度聚焦在产品、技术、业态、生意模式等,发力点主要是基层单位、部门,甚至是员工,通过点燃员工的创新活力,激发大家的创新智慧,使基层创新蔚然成风,形成转型的强大动力。转型的维度聚焦在行业,发力点是各业务单元,通过破除各个行业的战略发展瓶颈,建立自身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有利地位,推动行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需要在华润变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创新、转型、发展”三位一体的连结点和之间的转换动因,为实现华润的基业长青奠定扎实的基础。

创新驱动,释放新动能

真正的创新必须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企业贡献利润。这是我们思考创新的起点。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突破的新态势,正在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深入渗透。诸多新产业、新业态蕴含巨大发展潜力,呈现技术更迭快、业态多元化、产业融合化、组织网络化、发展个性化、要素成果分享化等新特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形成。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