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互联网”,为传统产业加一个未来
近十年来,互联网在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这一现代商业社会最高效的生产工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资源、碎片化的信息,以“无孔不入”的渗透方式,打造了一个个无边界、互动性强的社交平台、营销平台、传播平台,引导人们在另一种生活方式里找到满足感,也颠覆了中国传统商业社会的经营模式和生意逻辑。由互联网产生的大数据,将客户和产品进行有机联系,促进了企业对客户的精准营销、对产品的细分研发、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推动了中国商业社会的进步发展。毫无疑问,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是深刻的,它对于未来中国的产业格局、社会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动了众多产业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对商业社会的转型升级带来一些消极因素。传统商业的渠道、营销、支付、物流、服务等关键环节,因为互联网的植入发生了改变,由此也建立起了新的竞价机制,这种机制改变了价值发现的标准,商家们疲于拼价格,追求成本最低,但低成本是否能带来价值最优呢?不一定。在竞价激烈的网商环境中,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产品价值的提升难以显现,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充斥市场。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传统制造商、零售商专注渠道转型,多过于产品本身,这与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追求产品品质提高的方向难以契合。同时,互联网在推动商业变革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商业社会的秩序维护、对传统商业的转型发展、对新兴商业的探索实践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眼下,互联网经济对实体商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被互联网经济冲击得如此猛烈,但这种冲击没有起到引领中国社会消费转型升级的目的,也没能使消费像国家希望的那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驱动力,这就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互联网经济的多重影响,从一个更长远的发展规划里,看清楚它的利与弊。整个社会在鼓励互联网商业发展、丰富大众选择的同时,也应当注意保护传统产业的升级、新产业的培育、品质生活模式的建立,要关注中国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面对复杂的互联网经济生态,华润如何能占据市场?在华润大学的创新大赛中,我发现有很多项目涉及到了互联网、大数据的概念,都很有创意。眼下,华润的各个SBU也都在探讨,如何应对互联网新商业模式的兴起所带来的竞争?如何使华润的业务也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华润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有扎实的线下运营管理基础,我以为互联网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个产业的新渠道、新工具,而不应该成为自己线下业务的竞争对手。因此,华润各个产业发展的思路应当是“N+互联网”。N,指的就是华润的传统业务。我们的各个业务板块要学会善用互联网、融入互联网,将企业的产业链、管理环节、消费终端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效结合,全面提升生产效率、运营效率、管理效率,推动业务的增长。客户是我们线上线下要整合的重要资源,华润有庞大的客户群,燃气2500多万,置地100多万,万家固定客户3000万……这些客户产生的数据对我们来说就是“资产”。我们可以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分析、运用,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了解消费者的购物喜好,为他们提供好产品、好服务,改善消费者体验,提升客户满意度,使我们拥有更多有粘性的客户,真正发挥大数据的商业价值。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很多国际著名品牌并不担心网商带来的竞争,他们进入中国市场,不需要上天猫、京东,他们利用自己的网站进行推广促销,不需要与同类产品在一个平台上竞争。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销售渠道如何变化,无论我们做的是“N+互联网”,还是“互联网+N”,好业务的核心,是要把握好的产品,永远为客户创造价值。对于很多被市场边缘化的企业来说,缺的既不是技术、也不是管理,而是持续提供好产品的能力,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我们的商业模式的建立、新技术的运用、新渠道的开拓,都应当回答能不能持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个问题。华润的各个业务板块,要致力于解决消费领域的棘手问题,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领先的服务,引领消费需求,这才是我们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竞争环境中,都能赢得市场的根本。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创造力爆发的时代,借助互联网的嫁接作用,不同产业的创新叠加,将催生商业社会发展的很多种可能性,但是传统产业不会就此消亡,在引领社会生活进步、商业文明等方面依然有其自身优势。我们既不能轻视互联网商业,也不能过于神话互联网商业,要结合各自业务的实际情况,在专注于掌控好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利用好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渠道优势、效率优势,为我们的业务发展插上一对翅膀,使我们能从容地面对市场竞争,飞得更高!
(本文根据2015年11月18日傅育宁董事长在“华润之道” 卓越经理人培训班第八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摘录整理)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