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团拟更名临近“不惑”之年,TCL更名求新生
改名只是表象,企业追求的,是差异化个性。
62岁的李东生是活跃在中国商业舞台上最久的企业家之一。由他参与创办的TCL集团至今已经成立了38个年头,如今,他要带领TCL走上一条影响深远的变革之路。
企业更名
1月13日,TCL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的名称将从“TCL集团”更改为“TCL科技”。顾名思义,在李东生看来,后者可以更为准确地传达出公司的“科技感”——这是TCL新阶段的战略定位。
图片来源:TCL公告
TCL集团的更名计划可以追溯到2019年,去年年初,经股东大会通过,家电、手机等终端业务正式从集团剥离而出,上市公司仅保留半导体显示(华星光电)、产业投资等业务。李东生坦承,这一改革动作背后的关键动因是:两块模式截然不同的资产,单独运营会有更好的发展,分拆之后,上市公司聚焦在半导体显示领域。
与分拆动作一脉相承的是,TCL的改革采用了减法逻辑。2017年和2018年,TCL相继剥离了62个非核心子公司,集团内的二级公司数已经大为减少。
到2019年4月,TCL宣布完成重组并彻底剥离了智能终端以及配套业务,自此TCL多元化经营转为聚焦半导体现实和材料产业,并发展产业金融以及投资业务。
李东生认为,重组后“TCL集团”这个名称不再适用。
“此前TCL集团涵盖了所有业务,分拆后却只涵盖华星光电面板以及部分投资业务,如果继续使用这个名称,容易被误认为终端业务还在旗下。”
“TCL”不能丢
2019年8月13日,在TCL半年业绩的交流会上,李东生面对媒体时发问:“(TCL)股价为什么比同行业低这么多?”,他请大家为其出谋划策。一个月后,便有媒体建议,将“TCL集团”更为名“华星光电”。
图片来源:TCL官博
这个提议李东生确有认真考虑,对于华星光电,他倾注了非常大的热情——过去几年,在半导体显示、技术和材料等领域,TCL累计投资了1800亿,建了6个工厂,其中有4个工厂到去年年底已经满产。目前的公司固定资产中,TCL华星光电的占比超过70%。
然而,他还是不愿意将“TCL”三个字母去掉,用他的话说:
一是TCL集团不会长期只有一个面板方面的主业,会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控股一些头部科技企业。所以如果改名叫华星光电,会对后面的发展不利。
二是技术原因。改名的工作量太大了,所有的合同都要重新改,另外国家、政府的一些批准文件的东西,都要重新出。我们计算过工作量是海量的。如果没有很确定的利益,我们真的就不想改。
由此可见,此番更名TCL科技,李东生为了配合2019年重组,让投资人聚焦TCL以科技为主的战略定位,是下了大决心的。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致力于将上市公司从家电企业转型为专注于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的TCL集团来说,若将其看作一家半导体公司,与该板块企业的股价大多在十几到三十几元不等,市盈率至少在30以上相比,TCL集团的股价却始终在2-4元/股之间震荡徘徊,且其12.62倍的静态市盈率在同行中也处在相对低估的状态。
股价谜题
2019年半年度业绩交流会上,李东生就曾被投资者询问,为何TCL的各项业绩指标都不差,PE却只有同业的三分之一?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由于产业周期偏短,投入较大与增资扩股频繁,TCL集团的发展历程,融资历程以及其顺带而来的减持压力,令公司遭到了不匹配其盈利水准的估值。
仅从2019年三个季度的十大股东减持状况来看,三季度TCL集团净减持的十大股东有三个,合计减持力度达到总股本的2%。
半年报中,TCL集团前十大股东净减持的股东达到四个,合计减持力度达到总股本的2.7%。一季报,TCL集团前十大股东净减持的股东达到三个,合计减持力度达到总股本的1.87%。
好在自2019年年初剥离终端及其配套业务到2019年年底,TCL集团的股价上涨了约87%,这恰恰表明,资本市场对TCL的转型战略是颇为认可的。
图片来源:TCL官博
李东生的规划是,以重组为契机,将公司主业拆分成两部分:一是高科技、大投入、长周期的业务;二是智能终端业务。这样一来,可让大众对TCL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其次,重组有助于在公司运营上进行节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率。在重组之后的2019年1-9月份,按照营业收入的备考口径来算,TCL销售收入是410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9.2%,净利润是34.9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3%。存货周转天数减少了5天,从49天降到44天,资产负债率重组之后是从68.4%下降到60.3%。
不仅如此,李东生还在进行着股票回购计划。
去年,李东生抛出了近20亿的回购和股票增持计划,试图挽回投资者的信心。2020年1月13日的早间公告称,自首次实施回购至2020年1月10日,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5.6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18%。最高成交价为4.17元/股,最低成交价为3.13元/股,成交均价为3.42元/股,成交总金额19.34亿元。
行业惯例?
对于企业更名一事,外界传得沸沸扬扬,但这已经不是TCL集团首次进行“自我革命”了。14年前,李东生已经带领TCL开启了“本轮革命”的序曲。
2006年,李东生以“鹰的重生”为题,撰写了5篇文章,反思TCL的企业文化和公司战略。随后,TCL开启第一轮“瘦身”,砍掉了智能楼宇等竞争力弱的业务。2009年,李东生带领TCL集团进入半导体显示领域,斥资245亿元投向华星光电(即TCL华星)项目。
这一步,TCL走对了。对于外界的种种声音,李东生表示,挑战和竞争是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常态,而科技企业在追赶的路上,更是一刻也不能停歇,TCL集团还需要接力奔跑。
图片来源:TCL官博
值得一提,企业更名,在家电行业实属常态。
2019年12月,海信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中文名称由“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由“海信电器”变更为“海信视像”。
更早之前,2019年6月,青岛海尔发布公告,公司中文名称由“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由“青岛海尔”变更为“海尔智家”。
业内人士认为:“改名只是表面现象,背后折射的是企业战略的全面调整。一直以来,中国家电企业无论经营范围还是经营的产品,看起来都比较相似,很难体现不同企业的差异化个性。现在,企业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怎么才能和别人不同?过去大家一窝蜂往一个方向发展,现在他们开始追求差异化定位和产品。”
来自云掌财经 素材来源:北国网、金投网、高工led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