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胜疫情中发挥科学技术的关键利器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疫情防控不断向积极向好的态势拓展。
3月2日,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亲临一线调研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为科研攻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的支撑保障作用,是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职责。
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在抗击疫情和维护国家公共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等多个场合都强调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要加快科研攻关。在这次考察调研科研攻关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发挥好科技创新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具有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明确的现实指导性。
科技创新是战胜重大疫病的不二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与疾病斗争的历史。最初人类面对瘟疫只能寄托于神灵、依靠原始宗教,付出惨痛代价。20世纪以来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引发传染病的各种病毒结构和属性有了更加深入系统的认识,抗生素、疫苗、电子显微镜、基因测序技术等现代科学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鉴定病毒、研发药物、制备疫苗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和治疗基础。近些年来,世界各国在抗击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重大传染病中,科学技术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只有依靠科学技术,人类才能从根本上找到战胜疫病的有效途径和解决方案。
我国不断积累的科研能力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奠定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过去十多年来,我国通过实施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生物安全重点专项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攻关任务,构建了突发急性传染病预警监测实验室网络体系和一批技术平台,建立了快速识别病原体的检测鉴定技术体系,创建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危重症患者救治新技术新策略。2003年非典时期,科学家用了5个多月时间才最终确定SARS的冠状病毒。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科研人员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发布共享。我国在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领域多年积淀的科研能力、平台条件、人才储备和技术产品,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最终战胜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有力维护国家战略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科研人员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发布共享。我国在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领域多年积淀的科研能力、平台条件、人才储备和技术产品,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最终战胜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有力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图为科研人员在实验室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军事医学研究院供图
建立完善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通过这次疫情防控实践,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公共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在国家创新体系和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医疗健康科技创新能力在维护公共安全、提高总体应急能力中的关键作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面对重大突发疫情,如何快速响应、如何应用已有科研成果、如何快速找到解决方案,既需要各方力量统筹协调,也需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科研和防控一线相结合,产学研用相结合,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相结合,是构建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形成战时应对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以科技创新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安全风险的要旨所在。
努力把科研攻关成果应用于疫情防控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