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如果在百度上搜索“李彦宏·搜索引擎”,会得到什么结果?

小WiFi搜索了一下,发现百度最近放了一个大招。

五月末,在贵阳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李彦宏承诺:“简单搜索,永远没有广告”。

一时间,激起千层浪。

对于这位搜索家族的新成员,网友议论纷纷,或赞誉或质疑。百度还特别发文解析简单搜索的“前世今生”。

事实证明简单搜索还是不赖的

在APP Store里小WiFi看到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好评

在App store中,简单搜索的简介是“专注极致搜索体验”。所谓“极致搜索体验”,就是极尽可能地省事。界面除了logo,空空如也。简单至极。

它会是百度搜索的未来吗?现在下定论为时尚早。

它影影绰绰透出李彦宏从硅谷到北京一路写下来的代码、做出来的产品的影子——为了台面漂亮在后台里咬牙较劲——对用户体验的“简单”有李式的执念。

奠基搜索技术,决心简单创业

1991年,正值出国潮涌动的年代。那年圣诞节,从北大毕业的李彦宏踏上了赴美深造的求学之路。

巧的是,八年后,也是圣诞节,李彦宏决定跳出舒适圈,告别了硅谷的大house、道琼斯的70余万股票期权,登上了回国创业的飞机。

在美国的这几年间,从计算机专业的一枚留学生到道·琼斯子公司实时金融信息系统的设计人员,再到当时知名的搜索公司Infoseek的核心技术工程师,李彦宏的关注领域始终围绕信息检索而延展。

1996年,传统的搜索技术还不能解决“关键字作弊”问题,一些网站可以通过堆积关键字在搜索结果中排到前面,这是技术作弊的方便法门,但对用户来说,却意味着非常大的时间消耗和非常低的搜索效率。李彦宏觉得这样的搜索技术是不成的。

他想到在北大所学的科技论文索引,“科学论文通过索引被引用次数的多寡来确定一篇论文的好坏,而超链就是对页面的引用,作弊网页没价值,不可能被很多网站主动超链。”由此,李彦宏想到要做搜索引擎,并发明了“超链接分析技术”。

1997年2月,李彦宏为自己的“超链分析技术”申请了专利。这一发明改变了互联网搜索杂乱无章、信息冗余的局面,使搜索效果大幅提升,并成为当代全球各大搜索引擎普遍采用的技术。

这里有一段插曲:1998年,30岁的李彦宏作为美国知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 的技术专家,应邀赴澳大利亚参加第七届万维网大会,并发表搜索前瞻技术相关的演讲,其时听众席上就坐着后来Google的两位创始人——当时仍在斯坦福就读的佩奇和布林。

几个月后,Google在美国诞生。同年佩奇申请了PageRank专利,但由于PageRank与李彦宏之前申请的超链分析专利具有相似性,美国专利商标局直到2001年9月才获准这一申请。

谷歌成立16个月后,2000年1月1日,李彦宏带着超链分析专利技术,在北大资源宾馆的小房间里安营扎寨,历时4个月完成了第一版的“百度”。

2002年,李彦宏曾工作过的GO.COM(前身为Infoseek,被迪士尼收购后整合为新品牌GO.COM)倒闭,他发表了一篇饱含深情的回忆文章《我与GO.COM》。其中提及早期网络公司在免费邮箱市场的竞争,他在当时就非常敏锐地将关注点放在了“方便用户”上,提出“我们的免费邮箱要以infoseek.com结尾,这样我们的免费邮箱就比竞争对手的要好记得多。”但他的建议没有被接受,此后Infoseek步步踏错,最终消失在全球互联网汪洋中,李彦宏对此无限感慨。

他说:“GO.COM/Infoseek的很多失误应该不会在百度重演。”

那时也正值Google与雅虎疯狂扩张期间,李彦宏选择避其锋芒,锁定企业为服务对象,专注提供搜索技术。很快,中国主流门户接踵而至, ChinaRen、新浪、搜狐都开始接入百度搜索引擎,百度不久就占领了中国80%的网站搜索技术服务市场。

接下来,是坐稳守成,还是自立门户?这是摆在李彦宏面前的抉择。

继续做门户网站背后的技术提供商,虽然稳定,却发展受限。搜索对于门户而言只是服务之一,各家并不愿意为技术的进一步提升而掏腰包买单;

做独立搜索引擎,将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搜索体验,这是李彦宏的初心,但这就意味着要和很多过去的“大客户”对着来,失去一部分可观的收入来源,这自然会引起董事会的不满和担忧。

于是,一向温文尔雅的李彦宏给董事会“摔了电话”,放话 “不让百度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那就别干了!”这之后,才有了Baidu.com Beta版的成功上线。

2002年,年轻的Baidu.com又遇到了最为强大又可敬的劲敌——谷歌。33岁的李彦宏亲自担任项目经理,带着不满3岁的百度,率领15名工程师对抗对手800人的研发团队。

庞然大物?李彦宏不服。

当时他鼓舞士气的一句话流传至今:“我们是在为自己的国家‘打仗’,你们每个人平时不都对Google不服气吗?真刀真枪干起来了,谁怕谁?”

9个月后,百度全面提升技术指标,并在一些关键指标上对谷歌实现了超越。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那场惊心动魄的“闪电计划”。

幼年百度赢得很漂亮。

李彦宏也思考得很简单——他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网民明白,从技术到体验,国产百度不比进口的Google差。

专心致志,事情就成了。

2009年,百度进一步推出“框计算”技术。李彦宏在2009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详细的介绍了“框计算”,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一项“傻瓜搜索”技术。它不需要用户再去学习搜索逻辑——用“+”“-”等符号或其它方式去帮助搜索引擎限定条件,以调高搜索返回的信息效率——它要满足用户不断提高的对“简单”的期望值。

新技术本身很复杂,但使用体验却非常便捷。用户“不需要再做任何的学习,他想什么你就要给他什么。” 说到底,不给用户添麻烦。

李彦宏的这套思路,用户是买账的。时至今日,“百度”已经成为一个动词,一种分布广泛的日常习惯。越来越少有人再热衷于强调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因为,这是个人尽皆知的常识。

在前段时间的一次电视采访中,李彦宏笑着对主持人说,自己是“脾气很好的老板”。

或许当年的愤怒拍桌子、闪电追击战已成为过去,但他骨子里对于搜索的执着与“狠劲儿”,却始终都在。

简单搜索,不简单的决心

听百度同学说,在百度偶遇李彦宏高频地之一是清晨的食堂。

早上六七点钟,在很多百度同学甚至还没出发来公司时,李彦宏就已经吃过早饭,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如今,依然常有员工能在食堂撞见李彦宏,只不过他一边吃着早餐,一边还享受着人工智能的“新搜索”便利:用语音为百度App下指令,让机器为自己播放最新的新闻。

他亲自为百度APP录制过一段产品视频,在2017年百度世界大会现场播放。大会上,李彦宏再次强调了百度使命的升级,从“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到“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涵盖面广了,但里面的核,还是两个字:简单。

但时代终究是不同了。人工智能时代大幕揭起,李彦宏在读书时就埋下的兴趣日渐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从前不爱社交的理工男,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为人工智能“摇旗呐喊”。

有人统计,仅2016年一年,李彦宏在公开演讲中谈及“人工智能”一词达500多次。去年,他还坐着百度的无人车开上五环,再次把AI推上各大媒体的头条。

这一次数博会上被李彦宏安利的简单搜索,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倍受关注的“不放广告”,而另一个,则是技术向的“人工智能”。

简单搜索设有儿童模式

除了自主设置

还可以通过声音辨别使用者的年龄段

给出最恰当的内容

不过,搜索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并非“简单搜索”的全新创造。

2013年,百度成立了全球第一家以深度学习命名的研究院IDL,正式揭开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探索的大幕。那时还是移动互联网大热的时代,市场一片浮躁。

“搜索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应该专注于互联网搜索领域,我看好它的未来增长。”这样的一个专注李彦宏一下就坚持了十余年。彼时,最擅长搜索的他,也依然对搜索抱着最大的决心。

最不容忽视的是,在各大App层出不穷、新鲜上线时,百度搜索则默默上线了语音、图像识别的搜索入口,试水全新的交互方式。

于无声处,简单搜索的雏形已现。

简单的页面,不简单的AI

“多年媳妇熬成婆”。

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当下,简单搜索应运而生。

在年初热闹的“撒币大战”时,小WiFi就曾体验过这款产品。悄然上线的简单搜索可以实时识别问题,调取信息,给出答案。产品体验干净利落,识别度也非常高,达到95%以上。

除此之外,千人千面的模式识别、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翻译,都是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产品中,为了打造更极致便利的产品体验。

给用户更加便捷的体验,给用户一个不看广告的选择。

AI时代的李彦宏,要凭借这款产品带来新一次的“搜索革命”。

“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简单搜索恰是这句话的最佳注脚。

“简单的搜索,可依赖的AI”

极简主义,不仅是一种美学,还是一种态度。

再来回顾“李彦宏·搜索引擎”这组关键词,其中的故事与深意,或许已经不能仅凭网络上的词条简单涵盖。

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AI时代,顺着时间脉络可以一笔贯穿出一部“中国互联网和李彦宏有关的日子”。

当美国时代周刊将他的头像印在封面上,标签其为“创新者”,世界上更多的目光注视到“来自中国的李彦宏”开拓的锐意。

但他依旧是老样子,发际线未退,笑容还是腼腆收敛,一直犟着脾气跟“简单”死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