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连续创造奇迹,“人工肺”如何阻击死神?
被称为“人工肺”的ECMO因为在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而让普通人耳熟能详。这个高科技设备是如何从死神手里抢救病患的呢?环球时报-环球网赴武汉特派记者日前采访了一线医护人员。
什么是ECMO?
ECMO技术也被称为体外膜氧合治疗仪,简称“叶克膜”,很多医生也将其称为“人工心肺机”,它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将人体内的血液通过导管引出,经过模拟人体心脏功能的“血液泵”,将血液送入“人工肺”,将非氧合血氧合成氧合血,然后通过导管输回人体。“我们现在就是用它(ECMO)部分替代病人肺的呼吸功能,为病人的肺部治疗争取时间。”江苏援汉医疗队医疗组副组长乔莉介绍称。
这项被临床医生形容为是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最后法宝”的医疗技术,因为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屡次“临危受命”而被公众所知晓。3月3日,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前往武汉市第一医院,见证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汉医疗队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首例ECMO手术(如图),顺利为一名70岁的新冠肺炎危重症老人实施ECMO治疗。
ECMO连续创造奇迹在使用ECMO之前,这名70岁的老人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汉医疗队接管的武汉市第一医院ICU病房中已经试遍各种治疗手段。“病人入院以后就已出现呼吸衰竭情况,我们先给病人实施多种治疗方案,截至今天(3月3日),气管插管直接通气已进行8天,今天我们对病人进行CT复查,发现病情还在持续恶化,病人两肺发展到‘弥漫性病变’,所以说病人目前的氧活维持比较困难,我们综合考虑决定给病人进行ECMO治疗。”江苏援汉医疗队医疗组组长齐栩向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介绍称。
据了解,ECMO技术被称为是ICU界的顶尖技术,通常应用于心肺功能严重受损的危重症病人救治,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ECMO治疗团队先前的救治案例中,曾应用ECMO救活一位心脏停跳3天的病人。在很多濒于绝望的情况下医生都会使用它去创造奇迹。
“我们一旦用上这种机器,就是掰开死神的手,把病人硬往回拽。”江苏援汉医疗队医疗组副组长乔莉如此形容ECMO技术的使用。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ECMO技术通常被用来“兜底”,作为最后的治疗手段。以3月3日晚,江苏援汉医疗队对这名70岁老人采用ECMO技术救治为例。这名老人在遭受新冠肺炎病毒的攻击后,肺功能已严重受损,双肺基本失去氧合能力,在有创通气俯卧位的情况下,病人的氧合指数在90左右(正常数值大于300),但老人的肝、肾等其他脏器功能正常,血压、心肌标志物和心肌酶谱等等指标也都还在正常范围,在这种一息尚存的情况下,江苏援汉医疗队专家组经过严密讨论,最终决定使用ECMO治疗。
据江苏援汉医疗队医生介绍,使用ECMO只是部分替代病人肺器官的呼吸功能,目的是让病人的肺有一个休息的过程,在最理想情况下,病人在得到良好护理,扛过危险期之后肺部功能如果能够逐渐恢复,肺泡又开始恢复交换功能,达到足够氧合的目标后,就可以逐步减少ECMO辅助力度,直至完全摆脱。“它是我们最后的治疗手段。我们都知道,ECMO是最后一步,但这一步如果不去尝试,谁都不知道病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有可能你努力一把,病人的命运就会被改变,我们必须拼尽全力去搏一把,做到问心无愧。”乔莉称。
“国家为救人不遗余力”
就在江苏援汉医疗队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顺利实施首例ECMO手术的第二天,天津、湖南捷报传来,两地共有3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脱离ECMO治疗,病情出现好转。
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在新冠肺炎临床救治过程中,呼吸机、ECMO、P3移动实验室、移动CT等高精尖设备的投入,对满足一线救治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称,最近这段时间共发往湖北67台ECMO。仅2月27日一天,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用15小时就将16台进口ECMO从法兰克福紧急运到武汉,为前方救治工作抢出宝贵时间。
与ECMO特殊作用对应的就是其高昂的使用费用,一台ECMO设备,采购费用就达到一两百万元,在使用过程中所用耗材也价格不菲。据一位一线医务工作者介绍,ECMO设备仅仅只是使用一个套包,也就是所谓的“开机”一次,就需要6万元人民币的费用,后期再算上机器的维护费用,加上病人病程不定,可能出现耗材更换的情况,为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和财力。
乔莉称,“国家能够将包括ECMO在内的如此多尖端医疗技术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这显示出党和国家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已不计代价,这真的让人十分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