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法医刘良:理解“新冠”还需更多标本
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昨天(2月16日),全国首批“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此前一直呼吁病理解剖的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刘良,亲身参与该项工作。
今日一早,新京报记者连线刘良,他称,我们对于“新冠”仍不了解,需要积累更多的数据才能辨别疾病的共性与个体的特点。相比平日,解剖取样会更加细致,关注所有可能影响的脏器,重点在于心脏、肺部。
发现病变会及时反馈临床 归纳总结仍需一段时间
新京报:你之前一直在为病理解剖的事情奔走。昨天终于有新冠的病例可以解剖了,心情怎么样?
刘良:就想赶快做起来。早点做就好了。
新京报:昨天解剖完,获得了哪些信息?有肉眼可见的差异吗?
刘良:病毒引起的问题重点,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肉眼上没有太大信息量。总体上还不到归纳总结的阶段,要过一段时间才行,后期再一起做分析、去了解“新冠”的病情。目前标本还是一个一个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
新京报:至少需要多少人算够?
刘良:起码十个左右。目前发现了病变,我们会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不耽误他们。但是要把信息归纳总结起来,需要一定的数据量。毕竟有一些是个体独特的病变,不是病毒个性的东西。
新京报:对遗体有哪些要求?
刘良:现阶段,有就要,对遗体标本没有什么要求,这个由不得你。等后期我们对“新冠”理解增加了,可以进行筛选,将年龄组、性别等因素考虑进去。每个年龄组最好十来例左右,那样总数就很大了。
比以往成倍取样 重点关注心脏、肺部等“要命点”
新京报:解剖时关注的重点有哪些?
刘良:我们对“新冠”还不了解,所以解剖室“全面开花”,一切都要关注。重点是临床上要命的地方:肺部、心脏,这些器官出了问题会直接致死。其他脏器也要关注,包括肾脏、胃肠。有非常多的大夫想要获悉进一步的情况,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都在关注“新冠”对各器官的影响。
新京报:要取多少样本?
刘良:没有具体统计留存了多少。但所有脏器都要切片,普通情况,不同的脏器是一个点取材,现在多点取材,有的成倍、成十倍地取样。常规肺5个叶,每个叶取一个,现在不止5块,一个叶就要取多个,从肺部的边缘、往中心去,既要考虑面上的情况,也要考虑点上的情况,整个量会很大很大。
希望解决解剖室场地问题
新京报:是在什么实验环境下解剖出来的?之前提过没有P3解剖室。
刘良:我们是在医院里相对独立的手术室里完成解剖。
新京报:怎么保护自己?
刘良:会做一些保护措施,穿上防护服、戴上手套、戴上面罩,手套会戴很多层。
新京报:和平时相比有哪些不同?
刘良:解剖的时间相比平常要慢一点,刚开始大概两三个小时,面罩的雾气、多层的手套会给操作带来一些阻碍。动作会更加轻柔,保护自己,也保护对方。
新京报:后期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
刘良:人力上,我们有很多专家,但还希望更多专家能参与到疾病的诊断剖析,发挥大家的才智。远期看,解剖室的问题还是要解决。SARS期间的病理解剖比现在要快一点,当时建了解剖室,当然这是一个相对条件,能有办法解决,但还是希望不管是今天这个病还是以后的病,不要再出现这样的尴尬的状态,为了一个场地耽误这么久。
新京报:有一些P3解剖室已经拆除了。
刘良:是。解剖室建起来用于专项的疾病的,没有解剖室,负压设备等也需要资金维护,如果十几年没有解剖工作,经费怎么出?现在国力强,建一个两个可以,也还是要考虑使用频率,实事求是。一些解剖需要相对高级别的实验室,但不一定要到P3这个级别,P2带负压就够了。
新京报记者 戴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