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拿什么打消基层“真话干部”的顾虑?
作者:郭艳慧
基层干部敢讲真话、敢于反映真问题,是优秀干部的品质,是担当精神的体现。然而,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把下属反映问题当成“捅娄子”“使绊子”,以或明或暗的手段加以惩治报复,让许多基层“真话干部”很受伤。(《问题解决了,反映问题的也“解决了”!基层直言干部屡挨整》——《半月谈》第1期)
基层干部及时反映工作中的问题,无疑有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推动工作良性发展。但是,这样的举动,在有些领导眼中不是帮忙,反成“添乱”。问题反映了,却换来了领导对自己的打压,甚至还有同事的冷嘲热讽,长此以往,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受挫,遇到问题“明哲保身”,领导“装聋作哑”,看似一团和气,实际上诸多问题被搁置,必然导致政不通人不和,工作难推进。
透视基层“直言干部”屡挨整现象,背后是某些领导权力观存在问题,背离了初心:只惟上,不唯实;只怕担责、不求实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对坚持原则、敢说真话的同志,要给予支持、保护、鼓励;党组织既要严肃处理对举报者的歧视、刁难、压制行为特别是打击报复行为,又要严肃追查处理诬告陷害行为。这些规定,正是针对这些“事后算账”、权力任性的领导干部的制度约束性机制。
保护坚持原则敢说真话的基层干部,除了基础性的保护机制,还需要更多操作性政策的落实,让“直言干部”拥有顶用的“挡箭牌”。如果基层干部群众向上级部门说真话的渠道能保持畅通,同时,一个保护讲真话者信息的保密机制能够有效建立,才能让说真话的基层干部无所顾忌。
从长远来看,推进问责进一步走向精准,也是预防直言干部被报复的防护堤。干事创业需要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也需要防止过度追责和连坐式追责给基层干部带来的伤害。为勇于作为的领导干部留出探索空间,鼓励各级领导干部集中精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非害怕问责互相推诿甚至压制打击,才是推动基层工作的正解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