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13日,政协北京市十三届三次会议特邀界别小组讨论会场,委员马勇明发言时提出建议,“取消中考,改革高考”。
马勇明提出,取消中考可以减少老师和家长的焦虑,“家长不用陪着孩子熬夜、上培训班。我是搞教育出身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11岁至13岁很关键。11岁之前想象力创造力有限,但是到小学高年级,开始对逻辑感兴趣,直觉能力退而求其次,更多的喜欢逻辑思维,比如数学,如果这个时候忽视了体育、手工、音乐、美术的教育,忽视能激发创造力和获得成就感的东西,将来就难以培养出大师。”
他认为,教育体系应当遵循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规律,小学阶段应是快乐教育,中学阶段应是兴趣教育,大学阶段则是专业性学习。
“每个孩子都能成才,不能按照唯一的学习成绩来筛选孩子”,小组会后,马勇明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目前不少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还不知道自己应当选择什么专业,不清楚哪个专业才适合自己,直到高考分数发布之后,才根据分数选择专业,“这是人才和教育的误区。应当取消中考,中学阶段学校就跟社会对接,开办各种兴趣班,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再改革高考,不要一锤定音,一张卷子定终身,例如高考是不是可以采取申请制?比如学生可以申请10所高校,含高、中、低各类高校;高校录取学生可以采用入学水平测试的方式,水平测试每个月都允许学生报考,高校则从中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比如水平测试考了几次?成绩有哪些变化?还可以由中学老师向高校推荐学生”。
他认为,目前的高考体制保证了公平性,不过如果高考采用申请制,也无需担忧诚信和公平问题,“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建立诚信体系的条件。比如如果有的老师向高校推荐了不合格的学生,那么就可以取消这名老师的推荐资格乃至于从业资格,拉入黑名单,那么谁还会无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呢?”
新京报记者 王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