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余蕊均每经编辑 刘艳美
冬季的哈尔滨中央大街 图片来源:摄图网“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
1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文章指出: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2018年,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38.5%,比2012年下降4.3个百分点。各板块内部也出现明显分化,有的省份内部也有分化现象。
二是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发展优势不断增强,杭州、南京、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三是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2012年至2018年,东北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8.7%下降到6.2%,常住人口减少137万,多数是年轻人和科技人才。一些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传统工矿区城市发展活力不足。
在这篇3千余字的重磅文章中,“东北”被13次提及,同时还专门列出一部分,论述“关于推动东北全方位振兴”的问题,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还明确,下一步,特别是“十四五”时期,要有新的战略性举措,推动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
东北,准备好了吗?
01
再过14天,我们就将跨入2020。对地方而言,还可以努力冲一把,为“十三五”收官之年画上圆满句点。
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在于,东北能“逆袭”吗?
从今年前三季度数据看,东北地区仍面临较大发展压力,离年初设定的预期目标均有一定差距:
表现最好的辽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万亿元,GDP增速为5.7%,但不及全国平均线(6.2%);而吉林GDP增速只有1.8%,是唯一一个增速没有超过4%的省份,排在最末。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城市进化论当然,宏观经济上的困境并非一日之寒。东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重振旗鼓也势在必行。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正式吹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号角。
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经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目标: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尽管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从整体情况看,振兴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下一步如何推动东北全方位振兴?上述重要文章中的说法值得注意:
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多吸引跨国企业到东北投资。开放方面国家可以给一些政策,但更重要的还是靠东北地区自己转变观念、大胆去闯。
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给市场发育创造条件。
要支持和爱护本地和外来企业成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这也意味着,还要继续解放思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自十九大以来,东三省迎来多位省政府领导(注:仅统计省长、副省长)履新。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城市进化论
城叔梳理了一下,吉林8名省政府领导均为“新官”,包括省长景俊海在内的5人由外地调入,2人为本省提拔,还有一名来自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辽宁9名省政府领导中,4人由外地调入,2人为本省提拔,同时还有一名副省长来自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在黑龙江,8名省政府领导中,有4人从外地调入,1人为省内提拔。
公开资料显示,吉林省副省长安立佳于2015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辽宁省副省长卢柯于2018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二人均分管科学技术工作。
此外,辽宁和吉林前不久还分别迎来“金融副省长”——建行副行长张立林和农行副行长蔡东。
应该说,在顶层设计上,为实现东北全面振兴“配备”了一众能手。
02
早前,一位长春朋友曾坦言,30多年前刚从家里出来那会儿,自己是很有自豪感的,不少人问他“东北那么好,你出来干嘛呀?”但最近几年,不仅长春不太有“存在感”,整个东北的“口碑”似乎也不太好。
这几天,“千元打车费”又把哈尔滨推到了舆论风口。
12月14日,6名广州学生到哈尔滨旅游,从机场到市区打车花了1100元,司机称是正规出租车。当事人朋友称,6人分坐两个出租车,分别收费550元,而打车软件显示这段路程估价不超131元。
网上流传的视频还显示,面对学生的质疑,司机声称“错不了,放心吧”“正规出租车,不能坑你,不能害你”“有问题你投诉我就是了”。
尽管官方很快做出回复和处理,但正如@人民日报 评论所言,一个害群之马败坏了一个行业的形象,也给城市的声誉抹黑。“出租车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无良驾驶员宰客,谁还能放心去观光?多年辛苦经营城市形象,抵不过一件丑事的伤害,教训可谓惨痛。”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去年初,雪乡旅游乱象引发广泛讨论,从“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羊”的言论到“明码标价”的所谓整改,以至于有网友直言,“宰客”哪儿都有,但像雪乡这样突出的,实属罕见。
中国冰雪旅游推广联盟执行秘书长葛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雪乡的美是不可否认的,雪乡在舆论上遭遇的“污名化”也是现实存在的。对于雪乡,走出困境的唯一手段就是“重建信任”。
“信任的重建,不是靠承诺,也不是靠口号,而是靠去善待每一个来到雪乡的游客,让他们的口碑成为雪乡最好的证言。”他说。
而几乎同期曝出的亚布力“雪地陈情”事情,则让东北的形象“雪上加霜”,并引发了全国范围对“营商环境”的深入思考。
去年1月,时任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周建平在回应东北营商环境问题时谈到,东北近年来营商环境纵向跟自己对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如果只是个案问题要个案处理,不应该否定整个工作;但还应该看到,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我个人认为看问题不能就某一件事情无限放大,假如说类似这样事发生有十几、二十几、一百起,那你这是肯定是有问题的;如果偶发一起这种事情,不要因为这件事整个放大来否定整个的工作,个案问题个案处理。”
东北振兴,关键在人。面对各大城市花样百出的“抢人”策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又该如何引人、留人?
都说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但这个“营商环境”,绝不只是盖章办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