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份留言簿大数据报告面世。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将与纪念馆合作建立更全面的留言簿大数据库。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留言区域,有一堵城砖砌成的高墙,墙上铭刻着部分参观者的留言。在留言区,人们可以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感受。近3年内,这里留下了约30万条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参观者的留言。多年来,纪念馆的留言簿历经不同版本,在去年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后更新成目前的格式:正反两面,中英文对照。参观者可以填写自己的姓名、年龄、职业、来自哪里等信息。每周会有大学生志愿者对部分留言进行录入,精选的留言通过网络发布,参观者也可以现场翻阅别人的留言。

字见人心。这30万条留言无论是从信息量还是情感度来讲,都是一笔深埋的文献财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记者在了解到之前还未有过专门机构对这些留言进行全面系统的建库、归档、统计分析,也没有新闻机构对这些珍贵留言进行数据新闻的挖掘报道之后,深感对留言资料的大数据挖掘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历史任务,于是在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开始了这份工作。

一把尺一台秤,量出留言簿物理维度

纪念馆收藏的留言簿全部堆放在客服部门的一个仓库内,可以从摆放顺序、纸张颜色等方面大致分清时间顺序。另外,旧版留言页一面纸上可以填写两个留言,信息少、空间小,近一年来的留言都已经换了新版,从格式上也可以明显区分留言的时间。记者带了卷尺和电子秤,分堆叠对近一年来的留言页高度、重量进行测量。这些留言页的高度加在一起超过8米,每1厘米高度的纸叠约包含110张留言页。有的留言页正反面都有填写,有的则只填了一面,减去空白的数量,又经过与工作人员核对后,得到近一年156150条留言的数据。

不仅留言的内容沉甸甸,纸张本身也很有分量。记者分批将这些留言页在电子秤上过磅,再取平均值,计算出来堆成1米高的留言页重量约为99公斤,一年的留言页总重量达到792公斤。

14个高频词,管窥万千心愿

面对海量留言页,如何统计,又考量哪些信息呢?记者经过反复思考,选择了留言中高频词和留言者年龄进行计数,对于外国参观者的留言,以及图画和诗歌等形式的留言单独计算。记者用了近两周时间手动对留言内容进行统计,共挑选了1100余页约2000条有效留言的内容进行录入。记者先将留言簿中的高频词汇摘录整理,选择了“历史”“勿忘”“和平”“铭记”“祖国”“中国”“中华”等14个词语。为了统计样本的科学性,记者选择随机抽取多个月份不同时段内的留言进行统计。得到数据后,通过计算得到了高频词出现的频率、各个年龄段参观者的比例。

统计时,记者也在不断调整方案,比如常有一叠留言全部来自某地同一年级的中学生,可以推断这可能是由学校组织参观时学生们写下的留言。由于这样的统一行动会对样本的随机性产生影响,我们在统计时对这批留言进行了单独的归类。另外有的留言信息不完整,只写了留言,缺失了年龄等信息,样本总数也要进行调整。整理内容虽然繁琐但并不枯燥,每一份留言都能看出用心。军人常写下保卫祖国的豪情,教师则会流露心系教育下一代的己任,学生们常写“少年强则国强”。

由于数量太大,这份留言数据尚未被完整统计,未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将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合作,将这些留言全部录入形成数据库,让留言簿中的更多信息,以更多方式呈现。

最多一天写了1000张留言,一年写光1400支笔芯

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每周二至周五需要更换留言页近200张,周末数量更多些,每天更换300页左右,一些人流量高峰的节假日,每天需要更换700页。今年国庆长假期间,10月4日用了1000张留言页,创下今年以来一天当中更换留言页数的纪录。从去年公祭日至今,近一年内留言量约为156150条,平均每小时会留下约60条。

工作人员每天2次更换留言页,上午八点半和下午两点半,开馆后有一系列的工作:更换纸张、签字笔和笔芯。留言区有8支签字笔,两天就要更换一次笔芯,一个月下来一般需要用掉120支笔芯,一年消耗笔芯1400多支。频繁的使用下,签字笔也很容易损坏,基本上每周都需要将坏的更换下来,一个月会更换30支签字笔。遇到大客流,留言页一天要更换3次,签字笔也需要每天更换。

每10万条留言中,“和平”约出现2万多次

“历史”“勿忘”“和平”是留言内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记者用统计学抽样分析,每10万条留言中“历史”会出现44762次,“勿忘”出现26508次,“和平”出现20317次。高频词依次排序,还有“铭记”“祖国”“中国”“中华”和“不忘”。10万条留言中,“未来”出现4762次,“振兴”“希望”和“珍惜”分别出现6825、6190和5238次。这些词语的频率,汇聚了所有参观者共同的感悟和心愿。

每10万条留言中,有476条是用图画表达的,其中多数来自不满9岁的孩子,画上出现最多的是飘扬的五星红旗。一位意大利设计师洛伦佐手绘了“爱与和平”标志,占满整张留言页,并将几个英文单词“LOVE”“PEACE”“CHINA”设计在其中,这也是世界上最为广泛流传的反战标志。每10万条留言中,约有58条是以诗、词的形式出现。一位37岁的老师写下一首《永遇乐·金陵凭吊》,“英灵枯骨墓,三十万人,四十二天,血染长空江渚。叹今朝,山河一新,何惧鬼蜮!”15岁的景子桐写下了一串“密码”,熟悉历史的她将中国历史的重要年份一一写下,最末是“1937-2019”。

最年长的留言者90岁,超八成留言来自“90后”

10万条留言中约有1500张来自外国友人的留言,他们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自美国的Jake Milroy写道:“可以原谅,但不可以忘却!”伟韬来自爱沙尼亚,他的大学毕业论文正是关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内容,他用中文写下“希望世界和平,没有战争”。来自日本、美国、英国的外国参观者留言最多。

在留言簿上留下年纪的参观者中,最小的5岁,最大的90岁。7岁的王君瑶用拼音写下“我想让中国变得更强大!”来自宁波的王以今年90岁,是留言簿上年龄最大的人。“出生在那个黑暗年代,儿童到青年时代饱受侵略灾难,这苦难日子永不忘。永望世界和平!”他的字迹略有些颤抖。在记者的统计中,18岁和19岁的留言者最多,分别有9662人和10561人,84%的留言来自“90后”。

受人力、时间所限,我们这次只统计了一年以来的留言大数据。未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将投入人力物力,用最新的大数据技术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全部留言进行建库归档,让这些留言中凝结出的“和平”的分量永存历史。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浏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