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长时隔4年到访韩国 透露什么信息?
应韩国外长康京和邀请,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今抵韩国,展开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这是王毅外长自2015年10月陪同李克强总理赴首尔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后、时隔4年重返韩国,也是中国最高外交官自2014年5月以来、时隔5年半首次正式访韩。王毅此访带着哪些任务、释放哪些信号、将对两国关系和地区局势产生哪些影响,备受外界关注。
恢复
王毅外长曾说过,中韩两国是搬不走的邻居。自1992年建交起,中国始终重视与重要邻国韩国的关系,两国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韩国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之一。
然而过去4年多里,中国外长一直没有访问韩国。王毅上次现身首尔是在2015年10月底,陪同李克强总理赴韩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次年起,中韩关系因韩国决定部署美国“萨德”反导系统急转直下,一度陷入建交20多年来最严重危机:政治交往冷淡、经贸合作受挫、民众感情恶化……韩国旅游业、化妆品和娱乐业遭受不小的打击。
自2017年5月文在寅政府上台后,韩方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提出不追加“萨德”系统、不加入美国反导体系、不发展韩美日三方军事同盟的“三不”表态,中韩关系取得一定进展。但舆论普遍认为,两国经济、旅游、文化等诸多领域合作并未恢复到“萨德”矛盾之前的水平。
正因如此,王毅这次时隔4年的访问备受期待。韩联社称,这是王毅自2015年10月以来首次访韩,被视为首尔与北京努力恢复关系的迹象。澳大利亚政治网站“外国简报”称,本周的访问将成为中韩未来交往的晴雨表。美媒称,此访将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解冻。
当被问及王毅外长此访目的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这样回答:中韩互为重要邻国和合作伙伴,当前两国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双方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着密切的协调与合作。此次访问期间,王毅将会见韩国领导人,同康京和外长举行会谈,双方将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韩国外交部声明称,此访将通过加强两国外交机构之间的沟通,促进韩中关系的新发展,从而为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更充实的契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杨希雨指出,中韩关系开始步入一个稳定恢复的阶段。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访韩释放出两个信号,其一中国愿意坚定不移地按照两国共同利益和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推进中韩关系的稳定发展;其二中国敢于直面两国关系遇到的问题,并努力加以解决。一段时间以来,双方在半岛乃至地区合作等诸多问题上加强沟通、共同努力。人们有理由期待,此访将对中韩关系以及地区局势产生积极影响。
“作为重要的邻居和合作伙伴,中韩需要实质性地协调两国关系,”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教授方秀玉指出,经历了2017年的曲折,自2018年以来中韩关系有所改善,但仍有很多双边和区域性问题悬而未决,需要更深入地交换意见。这次王毅出访就是中韩两国致力于恢复密切关系的一种证明。
任务
根据韩媒发布的外交日程,两国外长定于4日举行会谈,并共进晚餐;韩国总统文在寅计划于5日在青瓦台与王毅举行礼节性会晤。
王毅此访正值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将于12月在中国成都举行之际,届时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与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举行会晤。自2008年以来,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每年举行一次,三国轮流坐庄。因此,外界普遍认为,为三国领导人会议做准备将是两国外长会谈的重点。
除此之外,王毅此访还带着哪些特殊任务?韩国媒体众说纷纭。
韩联社称,双方有可能借此机会就尚未完全消退的“萨德”阴影、朝美无核化磋商停滞不前等问题交换意见。《韩国先驱报》称,双方将安排文在寅12月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晤事宜。《韩国时报》称,王毅可能会向文在寅转达有关习近平明年可能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信息,如果这个计划能落实,将是习近平对文在寅2017年访华的一次回访,也是习近平自2014年以来对韩国的首次访问。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称,首要议题自然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国作为今年的主席国,有必要事先了解各方的关心和担忧、为会议成功举办而展开斡旋。访问韩国前,王毅上周访问了日本并在G20外长会期间会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此番访韩,相当于与另一个与会国进行提前协调,也在情理之中。其次,双方将讨论朝核问题。这是影响半岛周边局势乃至整个地区稳定的重要问题,而今年朝核问题发展轨迹又与去年各方的期待和预判存在较大“温差”。因此,韩国方面希望就此问题与中方进行沟通。至于习主席可能的出访,这是韩国方面的期待,是否能够成行还要看双方外交部门的协商以及两国关系的进展。
“王毅此行,一来是为即将举行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打前站;二来,在半岛无核化处于胶着状态之际,中韩这两个地区关键角色有必要对局势更深入地交换意见。”方秀玉指出。
利好
就在上周,中日韩三方合作接连传出利好情报。11月26日,三国官员在首尔展开第16轮自贸谈判;27日,日本据称计划自2020年1月起将几种重要工业原料移回日韩贸易“白名单”。一时间舆论信心大增,猜测12月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能否带来些特别信号。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始于2008年,但由于领土和历史问题导致关系紧张,一年一度的多边机制不时被迫搁置。今年早些时候,由于日韩因战时赔偿和贸易问题争执不休,外界一度预测年底的聚会又将告吹。不过,安倍和文在寅11月初在曼谷举行了一年多来的首次一对一会谈,就解决争端达成初步共识。与此同时,中日关系也在改善,双方同意加紧筹备习近平主席明年对日本的国事访问。
《南华早报》称,如果中日韩团结如一,全世界都将受益。一来,中日韩之间的一系列高层外交活动为缓和东亚紧张局势创造了积极氛围;二来,中日韩正在推进三方自贸协定。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三大经济体和第十二大经济体之间的自贸协定将让美国感到震动。
在詹德斌看来,中韩围绕中日韩三方合作会有很多话题。韩国对三国领导人会议一直持积极态度。自金大中政府时期起,韩国一直积极倡导东亚一体化;与此同时,韩方希望借今年三国领导人会谈的机会举行韩日领导人会晤,为化解两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创造机会。
“从今年8月的三国外长会,到前不久的高级别磋商,再到本月底在中国的领导人会谈,中日韩重新走到一起得来不易,”杨希雨指出,不仅将为三国合作注入强劲动力,给东北亚地区发展和地区安全带来好处,同时还将对当前的国际局势产生深刻影响。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中日韩恢复三边合作本身就是对多边主义的积极促动,也是对单边主义的强有力反对。从这个角度看,基于共同利益的中日韩三方合作有着深刻的国际意义。接下来,三国互动的焦点在于如何努力扩大合作面、控制和管理好分歧面,尤其是如何更扎实地推进中日韩三边合作。
自信
本轮中韩高层互动,恰逢美韩因《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驻军经费分摊等问题矛盾加剧之时。美媒、美国政界对这种“此消彼长”的动向格外敏感。
《华盛顿邮报》称,中韩防长11月17日举行会晤时打算增设军事热线电话,这说明韩国逐渐开始不信任美国,并采取针对美国的措施。《纽约时报》称,美国利用防卫费分摊问题恐吓韩国,手段过于苛刻,只会将韩国进一步推向中国。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表示,韩国越来越觉得同美国没有共同的利益诉求,这是韩美同盟弱化的又一不良信号。
有观察人士指出,在中美竞争加剧、美韩矛盾缠绵、美国探索在东亚部署远程导弹的背景下,韩国的地缘政治处境日益困难,这也为中韩关系增加不确定性。
对此,詹德斌称,美国是中韩关系改善无法绕开的一个因素。虽然中韩贸易额占韩国对外贸易的四分之一,但韩国在安全问题上对美国有种绝对依赖。在半岛处于分裂状态下,尤其是朝核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美军对韩国的安全保护会对韩国方面的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前不久,韩日就续签《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争执不休,最后还是美国施加强大压力迫使韩国让步。由此可见,任何一届韩国政府,无论是否愿意,都不得不将韩美关系作为优先处理的政策基石。
“我不认为美国是中韩关系发展中的关键变量,”杨希雨说,它确实会成为干扰因素,比如“萨德”问题就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因素,对中韩关系造成了重大冲击。但必须看到,中韩是两个外交上独立自主的国家,中韩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中韩自身。“我认为,双方在处理两国关系上具有充分自信。”
其实,在东北亚的政治“棋盘”上,韩国处于中美俄日等国的“夹缝”之中,它究竟应该选择何种外交路线?方秀玉称,这一直是韩国政府面临的长期考验。韩美同盟已维持数十年,不可能在朝夕之间改变,但不能因为安全依赖而继续抱持“冷战思维”。可以说,文在寅政府正在谨慎处理与各方的关系,灵活利用自身地理位置和所拥有的资源,积极推动“多元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