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给学生发猪肉又有学校给学生奖励猪肉,再
近日,在各大媒体相继出现了部分中小学给期末考试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奖励猪肉的新闻,其中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最引社会各界关注,在各媒体和朋友圈传播最火的莫过于1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翰林学校为奖励期末考试成绩优异的同学,给90名学生发猪肉的新闻了,学校的做法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其实,学校在秋季学期期末考完试,给考试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奖励2到3斤甚至更多猪肉的新闻不是今年才有,早在2018年重庆市万州南京中学给年级前20名学生奖励五斤猪肉的新闻,就引起过网友的热议。从那时起,有好多城市和农村的学校都给成绩优异的学生奖励过猪肉,只不过今年似乎比往年多了,更受社会关注了而已。比如,笔者就知道2019年1月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知了小学就给学生奖励过猪肉,今年四川省通江县大兴小学也给期末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奖励了猪肉。上网一搜,像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但最近最火、最引社会关注的此类新闻,首屈一指的当属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翰林学校的这条新闻。
众所众知,奖励是激励学生进步的一种教育手段,是学校用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一种方式。奖励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口头表扬、通报表扬、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发放奖品或奖金等。无论是那一种奖励方式,都是学校激励学生进步的一种教育手段,学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进步,通过奖励先进,激励后进的方式,鞭策、教育、转化落后的学生,以此增强全体学生遵纪守法和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虽然奖励的方式很多,但学校经常采用的奖励方式却不多,大多数学校都采用的是一张奖状或者荣誉证书,外加一本书、笔盒、本子之类的学习用品作为奖励,只有少数学校才奖励现金,尤其是一些私立学校的现金奖励会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惹人眼红。
学校给期末成绩优异的学生,奖励一张奖状或者外加一本书,学生虽然高兴,但家长未必兴奋,学生将奖品拿回家,家长只会看一眼,随手一丢就了事。只有极少数家长在看完奖状之后才会夸上孩子几句,再将奖状贴在墙上。传统的奖励方式在现在物质高度丰富,人们生活水平高度提高的今天,已经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激励学生的作用已经大大减弱。城里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视,还在将孩子获得的奖励当作至宝,当作全家人的荣耀,但农村的家长们已经不将奖状当作一回事了,孩子获得的荣誉也给他们带不来任何荣耀了,这种现象至少在留守儿童居多的学校一直存在。重物质轻精神财富早已是现代人的通病,没有实实在在的刺激和激励,好像也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别说激励他们继续前进了。
学校奖励方式变成奖状加最接地气的猪肉,总比一张奖状和现金强,至少能让所有人看到“实惠”,看到奖品,总比一张奖状和随时都有被学生“贪污”掉的现金强。就像网友说的,给第一名学生奖30斤猪肉,第二名奖20斤猪肉,第三名奖10斤猪肉,别说学生高兴了,大人也高兴。你想几十斤猪肉在肉价飞涨的今天,要多少钱啊!虽说普通家庭不会是一家人一年牙缝里也没钻过肉,但天天没有肉吃却极有可能,更何况还有些家庭一月都吃不上一会肉。现在孩子靠成绩一下子“挣”回了这么多斤肉,孩子能不高兴?家长能不兴奋吗?
再试想一下,几十斤猪肉孩子拿不动,必须家长帮忙,这样一来家长也就参与到了奖励活动当中,这奖励的难道只是学生吗?恐怕还有教子有方,肯与付出的家长。当一家人抬着猪肉站在领奖台上,台下的家长和学生谁又能不羡慕呢?当他们抬着猪肉走街串巷,走回家中,一路上又咋能会不迎来羡慕的目光,赞美的言语,夸奖的声音呢?过年时,一家人和亲朋好友吃着孩子用学习成绩换回来的猪肉,心里能不乐开花!其整个过程发挥的激励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作为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换回让全家人都高兴的劳动成果,内心一定会倍感自豪,在享受劳动成果的过程中,他也一定会明白一个道理:知识永远是有用的,读好书将看来就有肉吃,继续努力、好好学习将来就能改变命运。他们的认识虽然又俗又肤浅,但却很有用。就像宋代赵恒的《励学篇》诗句中讲的那样“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当孩子真正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还能不发奋学习吗?
纵观历年来学校的各种奖励方式,结合目前各大媒体对此事的关注度来看,对期末考试中成绩优异的同学奖励猪肉,其影响力要比传统的方式大得多。这种奖励方式让学校得到宣传的同时,也对孩子进行了激励,其所起的教育意义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传统的奖励方式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毋庸置疑这是当前最有效的奖励方式。
其实,学校奖给孩子的一张奖状或者几十斤猪肉,都是对孩子一学期来学习和成长的肯定,是对学生付出的认可,我们家长都值得珍惜,因为不管采取那种激励方式,都是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