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李学明在挂红灯笼准备过年。
  本报记者 王明峰摄

 
 
 
 
 
 

王始旭在展示冰箱里的食物。
  本报记者 付文摄

 
 

一家三口全家福。
  马 悦摄

 
 

扶贫干部在和王勤昌(右)唠家常。
  鲁 钊摄

 
 

益西拉姆(右一)在与帮扶干部聊女儿的教育。
  周晓宏摄

 

2020农历庚子鼠年指日可待。神州大地上,成功脱贫了的人们正在认真盘算着如何欢度这个即将到来的春节。让我们来听听他们都有哪些打算。

“我要请大家吃‘团年饭’”

■ 李学明 四川省仁寿县珠嘉镇棚村村6组村民

这几天,我和老伴一直在张罗请乡亲们、镇村干部、帮扶干部的“团年饭”。

老伴长期患病,前段时间,我也一直生病住院,如果不是医疗扶贫政策让我们可以报销90%的医药费,我们根本“治不起病”。最近,身体有了好转,精神也很不错。这顿“团年饭”要请哪些人、吃什么,我们老两口整整商量了3天。

“帮助过我们的乡亲们一定要请!”

“镇村干部要请!”

“还有县上来的帮扶干部一定要请到!千万不要搞忘了哈!”

“还有隔壁的王婆婆一个人在家,也要请哈!”……

“鸡、香肠腊肉、鱼这些不能少,还有……”

老伴一直在我耳边说,生怕我漏掉了一位。商量好要请的人、要做的菜,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乡亲们、镇村干部、帮扶干部能不能请得来。其实我就想请他们来我家吃一顿简单的饭,敬他们一杯茶,再向他们真诚地说一句“谢谢”——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好不容易把我拉扯大。那时候,家境贫寒,几乎没有吃一餐饱饭,除了盐,没有其他调味品。逢年过节,能吃上一碗挂面,就觉得非常幸福了。

小时候虽然穷,但是母亲一直教育我要感恩。每逢帮助过我家的亲戚来串门,母亲就会煮米饭,给客人盛上满满的一碗饭,而我们的碗里表面是米饭,碗底下都是厚厚的红薯。遇到爱喝酒的客人上门,母亲还会拿出生产队分的干豆子,放在锅里炒成“香脆豆”,做下酒菜。客人走后,我们就要节衣缩食很多天。

每当回忆起以往的艰苦生活,我觉得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像做梦一样。22岁那年,我和老伴结婚,后来我们有了一儿一女,虽然经济拮据,住在简陋的土坯房里,但我们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孩子们都大了,各自在外成了家,我和妻子守着老房子生活。2010年,妻子不小心摔断了腿,从此落下残疾,走路也不太利索了。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病痛越来越多,小病小痛就自己“捱”过去,实在严重了才去医院,不但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负了几万元的债。更有甚者,2014年冬天,我们的老房子也在一把大火中化为灰烬。

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却收获了来自乡亲们的关怀。邻居胡德民让我们住在他家,在他家煮饭吃,其他人为我们送来了过冬的棉被衣服。那一年,我们家被评为贫困户。

生活困难,但我们没有放弃。2016年,在扶贫干部结对帮扶下,我通过务工有了收入。通过种植补贴,我家两亩地全都种上了柑橘。老伴有低保和残疾补助,加上我俩的养老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8000元。短短两年,我们就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今年柑橘开始挂果,未来收入还会稳步增加。

更让我们高兴的是,易地搬迁让我们家住进了有热水、有电视、有厕所和厨房的新房,房前屋后还有“小菜园”,过上了从来不敢想象的生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