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中医药界,有一个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个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据了解,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中医药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具有引领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取得突破。记者梳理发现,自2000年度至2019年度,20年间,中医药界共有114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6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余107个项目获得二等奖。
具体在获奖成果项目中,记者发现,在中医药科技创新、中西药结合治疗、中医传承等方面取得突破的获奖项目偏多。
在中医药科技创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屠呦呦对于青蒿素的发现,此次研究成果再次证明了中医药造福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也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药科技创新备受重视。《“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曾提出发展前沿关键技术与创新方法、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水平等重点任务,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获奖项目中,《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中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体系的创建与应用》为代表的获奖成果,在解决重大疾病难题方面取得大进展,也凸显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疗效获得循证依据,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
此外,中西药结合治疗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亮点。《寰枢椎脱位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等逾20个中西药项目成果,凸显了中西医优势互补的有益探索,也为未来中西医结合探索奠定了方向。
而《复杂性疾病维医病证及其方药的一体化研究》、《开郁清热法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当归提取物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研究》等获奖研究成果,均突出反映了国家对中医药临床科研的重视以及我国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快速发展。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为中医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意见》提出,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迫切需要深入实施中医药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以上问题,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由此可见,中医药创新发展须进一步努力。
2000年度至2019年度,中医药界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情况如下:
2019年,1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8年,1个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7年,1个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5年,1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8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年,有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2年,1个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8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技奖二等奖。
2011年,1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4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9年,7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8年,2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7年,1个项目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4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6年,4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5年,4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4年,4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3年,1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个项目获二等奖。
2002年,3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1年,3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0年,5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