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20-01-14 10:45 的文章

防范伤医 北京人大代表建议高风险科室配心理医

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在今年北京市两会上,如何促进良性医患关系、保障医疗环境安全被代表们所关注。市人大代表熊辉建议,应该增配心理医生,对部分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其建立合理的医疗预期;另一方面,医院应强化安全保障水平,通过训练让医护人员懂得应对意外事件,并和公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

防范伤医 北京人大代表建议高风险科室配心理医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熊辉。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近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熊辉就提高医院安全保障提出建议。

熊辉介绍,近些年,相关部门先后出台法律文件防范暴力伤医,如2014年最高法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2019年12月28日发布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不过,恶性伤医事件仍时有发生,相关法律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也缺乏防范类似事件的应对方法。

他建议,在高风险科室配备心理医生(心理工作者)、志愿者,对特殊群体进行疏导干预,帮助其科学对待治疗,建立合理的医疗预期。医患之外的力量在诊疗过程中介入,能发挥缓冲作用,减少医患之间产生冲突的可能性。

医院也应和公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联防、联控,一旦发生扰乱医疗秩序事件,执法部门可及时出警,保护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对于暴力伤医等违法行为,坚决、快速予以严厉打击。

此外,医院可完善安保系统的升级改造。设置安检系统、配备专职警察和高素质的安保人员,并配置系列安保器械。高风险科室加装摄像监控、一键报警设备。增加安保人员的数量、定期巡视。对于急诊室里处于情绪激动或处于非理性状态的人,安保人员应采取陪护就医等措施,防范危险的发生。

同时,医疗机构制定应对暴力行为的标准操作程序(SOP),并定期进行模拟训练,让医护人员清楚如何应对意外。当发生冲突时,医师要主动告知患者维权的途径,避免冲突升级。

新京报记者 戴轩 协作记者 王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