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曾庆存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都做了这些贡献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1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奖励大会上,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习近平为最高奖获得者颁奖。
黄旭华:为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
黄旭华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他潜心技术攻关,为国家利益隐姓埋名三十年,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进入这个领域就不能出去,得干一辈子,犯了错误也不能出去,要留在这打扫卫生,以免把国家机密带出去。”在最初接触这项工作时,他就知道,由于他所从事的工作保密性强,这也意味着他要当一辈子无名英雄。“参加核潜艇工作,我就像核潜艇一样,潜在水底下,我不希望出名”,黄旭华说。
在此后的30年时间里,黄旭华再也没有回过广东老家,他的父母和亲人也不知道他在北京做什么,只能通过信箱和他保持联络。直至1987年,黄旭华将《文汇月刊》发表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寄给了母亲,92岁的老人这才知道了三儿子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了30年。
曾庆存:为报国攀登气象学高峰
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名字——曾庆存,他是中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开创者,带领中国气象学科发展位于世界前列。
1952年,曾庆存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气象专业,开启了他的气象科研人生。上世纪50年代,面对国内人才缺乏的情况,国家派一批人才去苏联学习气象专业。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和运算,1961年,曾庆存提出了 “半隐式差分”方案,给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用原始方程做预报的数值天气预报图,这项成果立即在莫斯科世界气象中心应用,预报准确率前所未有地提升到了61%。这一方法至今仍在气象预报中广泛应用。
求解成功的曾庆存立刻回国,投入我国气象科学的研究中。“温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志驱前。男儿若个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边。”从苏联留学回国时,曾庆存写下了《自励》诗。“我的父母和国家让我读了20年书,我要为国家服务,攀上科学技术的高峰”,他说。经过曾庆存及其带领团队的长期努力,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数值天气预报也达到发达国家水准。
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每年评审一次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是党和人民对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褒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即大家常说的“国家三大奖”),还包括授予外籍科学家或外国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和分量最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根据《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奖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经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三级评审,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含创新团队1项),二等奖160项。10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黄旭华和曾庆存。
知多一点
至今共33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自1999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除2004年度、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两次空缺外,至今共有33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王选、程开甲、屠呦呦、于敏等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名单上。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上调至800万元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技界最高奖项。2018年以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数额为500万元,其中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2019年1月4日,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科技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的通知》,规定自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由500万元/人调整为800万元/人,全部属获奖人个人所得。
与此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标准均上调50%,特等奖奖金由100万元/项调整为150万元/项,一等奖奖金标准由20万元/项调整为30万元/项,二等奖奖金标准由10万元/项调整为15万元/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