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编者按:生态护林员、草原管护员、农村管水员……这些不同的称呼,都来自同一个岗位——生态公益性岗位。

设立生态公益性岗位,是我国创新生态扶贫机制,让看山、护林、保水的群众得到稳定的工资性收入,实现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的有力措施。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生态保护扶贫行动,到2020年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中新增选聘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岗位40万个。

这一年来,各地通过设立生态公益性岗位,让一些贫困群众实现了依靠山水就业、在家门口脱贫;这一年来,在保护生态、履职尽责的同时,他们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改变——通过他们的努力与付出,环境更美了、生活也越过越好。

甘肃民勤县生态护林员甄世泽——

治好沙地,日子有奔头

本报记者 付 文

12月20日,西风怒吼,冰天雪地。甄世泽踮起脚尖,小心翼翼走在沙窝里,生怕踩到已经干枯的小草。

这里,是甘肃民勤县梭梭井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今年初,甄世泽成为保护区6名生态护林员之一。

一眼望去,梭梭树已蔚然成林,有的已长到2米多高。林荫下,白刺、沙米等沙生植物各自占据一片天地,顽强生长。

甄世泽的管护范围有3300亩,每10天要巡护一次。背上干粮、水,摩托车一蹬,一去就是一天。

“夏天沙漠太热,最高温能到40多度,早晨5点就得出门。”甄世泽说,劝阻放牧砍伐、取土采沙,修复围栏、维护界桩,都是他的工作。保护区内没有几条像样的道路,骑到哪是哪。“这些都不算啥!”甄世泽是个坚强的庄稼汉子,从来不怕吃苦。让他难过的,是劝阻放牧时,乡亲不理解甚至愤怒的眼神。

不久前,一位村民赶着30多只羊偷偷进了保护区,被甄世泽拦下了。老汉振振有词:“草又不是你家的,管个啥闲事嘛!羊的行情这么好,咋还拦着人挣钱哩?”甄世泽苦口婆心:“我是政府聘的护林员,拿了工资,就要尽责任嘞!羊把草啃了,来年沙尘暴又刮起来,你是把钱挣下了,可大家伙儿跟着你受罪呢!”

一番交锋下来,老汉虽然吹胡子瞪眼,但也把羊喊了出去。“我干的是良心活!”甄世泽说,虽然没人监督,但他每次巡护都十分卖力,“该去到的地方,一点儿也不能落下。”

咋这么上心?因为曾伤透了心!52岁的甄世泽是“喝西北风”长大的,“封禁保护前,环境一年比一年差。大风从过完年能刮到立夏,沙尘暴隔三差五就有。”有一年,麦苗刚露出头,就被沙尘暴打得不见踪影。“绝收!”甄世泽家所在的大坝镇八一村,不少人受不了搬走了,但他一直忍了下来。祸不单行的是,父亲、妻子和他自己先后罹患重病,甄世泽家陷入贫困,2013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也就在那一年,民勤县被确定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县。当地陆续采取了固沙压沙、建造围栏、人工修复等措施,对梭梭井地区进行综合治理。

同时,一场与贫穷抗争的战役也打响了。担任生态护林员,县里每年补贴甄世泽8000元。在扶贫干部帮助下,甄世泽申请到10万元产业扶持贷款,“2015年盖起了钢架大棚,种沙葱。”

甄世泽说,“干这活,往小了看,是有一份收入;往大了讲,是在保护家园,我一定要站好这班岗!”

北京密云区新王庄村管水员崔金刚——

守好水源,致富有底气

本报记者 贺 勇

12月22日,一场雪后,北京市密云区西田各庄镇新王庄村村头,崔金刚正蹲在雪地里,修理冻裂的水管,“冬天时不时有水管冻裂,得常出来看看”。

2018年,通过镇里的公益性岗位招聘考试,崔金刚成了村里的管水员。

作为首都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近年来,密云区实施了严格的保水措施。

新王庄村是水库移民村,全村136户有一半是低收入农户,多靠打零工为生。崔金刚原本靠着一膀子力气和家里6亩田地维系一家四口的生活,不过,由于收入渠道不多,2016年,崔金刚家成了村里的低收入户。

为破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设立生态公益性岗位。崔金刚的新工作就是这么来的。按规定,当了管水员后,他每月能领到1500元补贴。

能在家门口就业,崔金刚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工作起来也很上心,每天不仅要负责水泵、灌溉控制阀门等设备日常运转,还要开展水环境安全检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