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夜话”:蹚出乡村治理新路子
晚上7点多钟,刚吃过饭,20多户村民代表陆续走进韩庆斌家宽大的堂屋。
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熊家岭村,初冬的夜晚凉风袭人,但堂屋里两个炭盆燃烧正旺,给众人带来团团暖意。
在村支书孙大禄的一声吆喝中,熊家岭村的“村落夜话”开始了。
11月21日,在国务院扶贫办的组织下,记者来到熊家岭村,列席了这场“村落夜话”。
有事大家摆大家议
孙大禄宣布,今晚夜话的主题是怎样做大柑橘产业。村民代表发言热烈,话题直奔柑橘产业。熊家岭村家家种柑橘、户户搞电商。
种橘大户熊仁发说话了:“我们村原来种密橘,后来种罗脐、纽荷尔、长虹,再到现在,种九月红。罗脐2到3毛钱一斤,现在种的九月红是3块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我认为,柑橘品种改良要跟上形势,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
村民袁宏英感慨:“我个人觉得,在我们这个海拔500米的地方,不适合种红肉脐橙,红肉脐橙怕冻,最好还是种九月红。我们应该多下苦功夫,把九月红的品质搞起来,才能长远地增加收入。”
种什么好?秭归的果农摸索了很久。
1978年,中国著名果树专家章文才把罗伯逊脐橙、纽荷尔脐橙等12个品种引入脐橙种植理想之地秭归,从此翻开了秭归农业产业发展的新页。
一棵树的收入抵得上一亩苞谷的收成,脐橙树变成了“摇钱树”,村民们纷纷改种脐橙。1995年,秭归被命名为“中国脐橙之乡”。
面对市场经济的潮涌,品种单一、集中上市的秭归脐橙有些猝不及防。秭归脐橙在市场战、价格战中经历阵痛,沦入“卖橙难”境地。
2003年,秭归改良脐橙品种。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的3株伦晚脐橙试种成功,5年后进行大规模品种改良,春季晚熟品种种植渐成规模。
而今的秭归,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纽荷尔,在国内首次实现四季产鲜橙。早熟品种上山,晚熟品种下河,中熟品种种山腰,通过科学分布脐橙产业带,秭归拥有了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秭归全县柑橘品种达到113个,种植面积40万亩,产量60万吨,产值超过30亿元,涌现出3个亿元村、12个产值超5000万元的村子。
“柑橘产业发展离不开3个条件:品种、品质和品牌。”在这次“村落夜话”中,郭家坝镇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农技专家向进说,九月红这个品种全县种植面积不是很大,还是可以适当发展的。他还建议大家种植爱媛这个品种,目前来讲,市场价格达到每斤4.5元。
向进也提醒大家,不能看什么价格高,就“一窝蜂”式扩大种植规模,这样会导致市场的波动。
向进还给大家讲了柑橘品改的相应政策。他说,“密改稀”有政策扶持,可以同步进行品改。“如果大家愿意改,可以把太老的大树进行重栽,我们公共服务中心可以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从2018年8月起,秭归在全县186个行政村推行“村落夜话”平台建设,干部群众面对面,商议脱贫致富、乡村治理路子。大家围绕最为关心的主题热烈议论,干部群众同围一个圆、同坐一条凳,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生活困难、发展建言,大家摆、大家议,县、镇、村领导干部认真听、掏心讲,将群众的声音装进了心窝窝里。
“话”出的法子人人点头
11月15日,在郭家坝镇熊家岭村刚刚通车的朱石路上,一辆辆货车载着金灿灿的脐橙驶向山外。
“朱石路终于通了,管护上我觉得政府应该搞点钱下来,承包给个人。”
“我觉得管理好路光靠觉悟还是不行,建议要选个好的带头人,制定一个方案,我们自己去维护好、管理好公路。”
在这次熊家岭村“村落夜话”的现场,秭归县交通局的干部、镇上与村里的负责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也坐在村民们中间。
村民提及的朱石路,是一条穿过半山腰橙园的新建路。别看这条路只有1.2公里长、4.5米宽,周边20多户人家可是盼了10多年。
以前,由于两边是“断头路”,村民种的橙子无法直接运下山,要爬坡沿山顶绕行20公里才运出山,每斤少卖两毛钱,运费还要多花两毛。
村民们也曾合计过集资修路。短短的2.5公里,便可将墓朱路与桐楚路连起来,村民十几年间发起修路3次,可每次都因为占地、毁树的问题无法协调而搁浅。
2015年底,当时的驻村第一书记郑旭步行2个多小时,来到全村最边远的桥湾走访,群众纷纷向他倒苦水。退休教师刘光权说:“因为不通公路,2个人突发疾病死在了担架上,还有1人从崖上掉下去摔死了。”
今年3月,秭归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公示,其中“朱石公路”项目在列。村民们奔走相告,两条“断头路”终于要接通了。2018年,秭归县启动脱贫攻坚“项目库”,经村民提议、村里决策、镇里审核、扶贫工作队上报,朱石路项目入选,获得上级拨付项目资金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