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媒体:历经200年 京剧仍吸引观众
阿联酋《国民报》12月11日文章,原题:京戏人物:200年后的今天,京剧依然吸引着观众
我走进展室,发现“他们”都在等我——“绅士”“女士”“强汉”和“小丑”(即生旦净丑)。这四种角色构成了数百部反映中国社会、文化、宗教和历史的戏剧的基础。200多年来,京剧以精致的服装、复杂的装扮以及其将戏剧、舞蹈、演唱和动作融为一体的方式闻名于世。在北京的首都博物馆,我第一次与京剧里的角色面对面。
生旦净丑四种角色的定义迥然不同,相互形成强烈对比,便于观众区分他们。京剧极简的舞台设置和有限的特技效果,意味着整个演出几乎都有赖于这些角色的表现。我选择先不阅读各种角色玩偶下的说明,而是通过观察其面部和服装,猜测谁是谁。
作为唯一的女性角色,旦角很容易就被我认出,按照剧情她们又被分为老旦、武旦或花旦等。接下来,我准确地猜出留着古怪小胡子的男子是京剧中的丑角。与脸部被整体精细描画过的净角和生角不同,丑角的装扮很有限并呈现一种困惑的表情。这代表着丑角经常被描述成的形象:滑稽的人物。
然后,我发现自己被难住了。我无法从这里展示的人偶分辨剩下的两个角色(净角和生角),所以我开始阅读说明。身着长袍、蓄有黑色长须的是最常见的儒雅正直老生,他们大多为饱学之士或名门望族成员,通常代表理性声音。更年轻的生角则被称为小生。最后是将京剧“点亮”的最孔武有力的角色:净角。他们通常被描画为将军、勇士或恶霸,其低沉浑厚的嗓音和咄咄逼人的妆容象征其个性暴烈。
首都博物馆解说词称,尽管京剧的历史不超过200年,但建立在可追溯至8世纪的艺术基础之上。唐玄宗创立了中国首所戏剧学院“梨园”,中国戏剧诞生。时至今日,全国各地有300多种地方戏曲。河南现有100多家活跃的豫剧团,而粤剧在华南地区仍广受欢迎。这些地方戏都在与时俱进。
早期京剧的剧情非常漫长且层层递进,一部戏通常由十多幕组成。近来,京剧团已浓缩了许多经典剧目的剧情。如今在北京的梨园剧场和正乙祠戏楼等剧院,游客仍能欣赏此类体现中国古代历史、精神和信仰的京剧,例如《霸王别姬》被广泛解读为一种隐喻:献身于国家和为正义事业而战。
如今,尽管这些剧目的主题已成为久远时代的过时产物,但京剧依然是中国首都主要的现场表演娱乐形式之一。经过两个多世纪,中国人仍被京剧中的生旦净丑们所吸引。(作者罗南·奥康奈尔,王会聪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