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19-12-12 15:52 的文章

环球时报社评:用激发中国社会的深层活力保增

中国经济明年能保住6%的增长率吗?时至年底,这样的分析和议论非常多,而且对明年GDP增速会降到6%以下的预测明显更多一些。有的有官方身份的学者公开发表这个预测,增加了人们对明年经济形势可能会比今年更严峻的预期。

综合各路学者的分析,首先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仍没有释放干净,而且不排除这已成为会持续一段时间的惯性。二是中国有能力通过采取一些较强的刺激政策实现保六,但那样做会有负效果,因此一个强有力的诘问是:那样做值不值?

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有了不小进展,经济质量有所提升。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在生活中的实际体验。问题在于,如果经济继续下行,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就业,以及会对社会信心产生怎样的冲击,进而导致抑制人们消费的悲观预期,这些不确定性让很多人感到担心。

我们的主张是,稳增长应当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的首要目标,但是稳增长的手段应当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副作用最小的。稳增长既应是中国政府和全社会高度积极的作为,也应确保它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换句话说,稳增长应当是中国对实际经济能力的持续释放,不能是为了增长而增长,为了稳定社会信心就搞一些饮鸩止渴的东西。

中国经济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我们的社会上对释放这些潜力仍有不少政策性阻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把足够多的精力投向经济建设,对经济工作在当前的政治重要性缺乏清晰认知。我们希望的是,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能够倒逼进一步的改革,带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让保增长全面且有深度地运转起来。

中国完成重大经济任务从来都不能够仅仅以经济的方式实现,而需要配之以必要的政治共识和强有力的动员。搞好经济工作越来越成为国家在贸易战和经济下行各种负面因素叠加时期我们保持全局性主动的决定性方向,它确实成为了当前的“最大政治”。哪个地方经济工作薄弱了,就意味着综合性失守,拖累整条战线。

把经济工作搞得强劲,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投资的积极性,消费的积极性,它们都很重要,舆论谈得也比较多。还有一个积极性不容忽视,那就是地方政府对推动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作用。过去地方政府事实上处于一种相互之间的经济增长竞赛中,那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总的来看起了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唤醒地方政府的竞赛热情,让它们对推动辖区市场经济的充分活跃有紧迫感。

我们认为,通过释放和强化内在的动力,完全可以为保增长开辟额外的空间。这样做将能产生的效果值得预期,强刺激的副作用又能避免,因而这个工作方向决不应被忽视。

通过强刺激来保六或者自动接受“破六”的惯性下行,都不应该是中国社会当前的选择。我们应当有所作为,积极并合理作为。那种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自然到了不断往下挂挡、稳经济只有强刺激一条路的看法,并不符合中国经济和社会深处的那些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