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让乡村的美长长久久
“垃圾收上来,下一步如何处理?”
“保洁员把垃圾运到地埋桶,每个桶都有编号和管理员,保证及时清运。”
日前,在山西阳曲县黄寨镇宋庄村,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第六检查组认真了解有关情况。只见一辆吊桶车将地埋桶里的垃圾进行吊装压缩,4分钟后,一桶1吨重的垃圾完成装车。据了解,阳曲县已设置71个这样的地埋桶式垃圾转运点。
群众利益无小事。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等农民身边事牵动人心。“政策如何落地”“建设资金从哪来”“管护如何可持续”,检查组走村访户,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发现各地机制创新“高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细做实,农民长期受益。
盯问题、听民声,让好政策落地落实
“村民家家户户都有两个竹筐,这是为何?”在河南信阳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第十一检查组成员提问。
“一个筐放可回收垃圾,另一个放可堆肥垃圾,大家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村民肖全珍如是回答。
这两年,村里实施垃圾分类,从源头上杜绝了垃圾“混装”,减少环境污染。村干部还告诉检查组,“垃圾分类,能变废为宝。”村里的文化小广场建设就用到了建筑垃圾和碎砖烂瓦石块;菜叶菜根、剩菜剩饭等垃圾变成了有机肥……
好政策有没有落地?农民是不是享受到便利?检查组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暗访检查、随机抽查和一对一访谈等多种形式,带着线索去、跟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改,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开展。
工程怎么干的?“合同、施工图纸、施工日志等手续都很全。”在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白石源村村委会,工程施工负责人史有良把一摞文本资料放到了会议桌上,边清点边向检查组成员介绍厕改施工情况。
据悉,长沙县高桥镇能源服务中心承接了镇里几个村的厕改工程。“9个施工班组负责人都参加了专业培训,掌握了三格式化粪池技术标准,施工队持证上岗,保证工程质量。”史有良说。
针对群众反映的“垃圾露天堆放”线索,检查组赴东部某地农村实地核查,督促当地立即整改。当天下午,地方有关部门提交现场图片和视频,挖掘机进场施工,垃圾堆清运完毕。
有人管、能管好,多方合力见成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点多面广,离不开多方参与。检查组了解到,不少地方积极创新机制,政府、社会、群众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大山深处,谁来清运垃圾?安徽省霍山县环卫清运工汪先奉告诉第九检查组成员:“我们专职负责清运垃圾,每天都在村子里跑,一天能跑个100公里。”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霍山县实行了“互联网+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引入社会资本组建专业公司,政府购买服务,公司聘用968名村级保洁员,覆盖了125个行政村、10个社区的生活垃圾保洁和转运服务。
村民既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如何激发村民主体作用?第二检查组在福建省邵武市沿山镇三元村看到,村委会公示栏上,一张“红黑榜”很是醒目。村干部介绍,红榜宣传主动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卫生保洁的好榜样;黑榜公开曝光乱扔垃圾、乱搭乱盖等不文明行为。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第十三检查组在湖南岳阳县新开镇龙湾村走访了解到,村里过去环境脏乱差,为改变村容村貌,龙湾村成立村民理事会,每季度对全村卫生情况进行评比、排名。村干部说:“大家你争我赶,谁也不愿落后,村里环境焕然一新。”
管当下、管长远,长效治理长收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三分建、七分管”,检查组了解到,不少地方针对重建轻管问题,积极探索可持续运行的管护运行机制。
落实管护经费。在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整洁的石头民居与参差的古树相映,“村庄环境变好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增强了。”石峡村一位村民说。检查组了解到,北京坚持建管并重,加大相关资金投入,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9年共安排52亿元,涵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项目20余项;市区两级每年安排管护资金约18亿元,全市3000多个行政村基础设施纳入管护范围,建立管护台账。
完善制度保障。第五检查组了解到,河北为了推动厕所革命,今年6月1日起率先施行关于农村厕所改造工作的地方性法规,重点对政府职责和工作机制、改厕模式、监督管理、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