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法治全面提速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卫生法治发展报告No.2(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人民网采访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室副研究员栗燕杰就蓝皮书中“中国卫生法治的成效与展望”等内容进行解读。
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我国卫生行政法治化大幅推进
蓝皮书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与发展目标。近年来,国家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各项基本医疗卫生法律制度逐步健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医政服务与卫生监管不断优化完善,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的卫生法治取得了较为全面的成效。”栗燕杰表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得到了优化。
我国卫生行政法治化大幅推进。栗燕杰介绍,项目组2022年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进行调查后发现,已有28个省级政府的卫健部门发布了上一年度的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其中上海成效比较明显,“上海的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中,提供了上海话版,还包括普通话的朗读版,以及无障碍模式。”栗燕杰指出。
卫生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 “放管服”机制广泛引入
蓝皮书指出,中国卫生政务服务明显优化,综合执法监管成效显著。
“例如开办诊所,从以前的审批制变成了现在的备案制。”栗燕杰提到,卫生政务服务在材料精简、在线办理等方面,取得巨大成果。比如,诊所的开办和执业,不再需要向卫生健康部门申请审批,而改为直接备案;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实行电子化注册登记,不再需要提交医疗机构验资证明。与此同时,综合执法的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大,比如卫健领域的“双随机、一公开”、医保执法,都越来越强有力,药品、医疗美容的监管效果也十分显著。
除此之外,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不断发展,到2021年底,全国共有143.5万家庭医生,组建了43.1万个团队,这为覆盖全民的家庭医生制度顺畅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爱国卫生运动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的发展模式,与健康城市示范建设相结合,医疗保障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每年医保谈判‘灵魂砍价’备受关注,为患者和家属大幅减负,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栗燕杰说道。
将健康优先战略纳入法治轨道 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进入深水区,威胁公众健康的多重因素交织,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任务目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需要更高水平的法治保障。
对此栗燕杰表示,“卫生法治建设今后依然是任重道远,卫生法治建设一定要把健康优先战略纳入到法治轨道中去,在法律领域充分体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栗燕杰建议,“第一要推进卫生法律体系的完善。要凝聚共识,加快推进全国层面的基本医疗保障法、儿童健康法,公共场所控烟法以及老年人医养结合相关的法律。第二要通过法治建设,推进更加公平的就医和健康环境。第三要强化制度供给,优化资源配备。如通过立法促进医药研发,完善社会办医和互联网诊疗的制度规范,儿童药品管理规范等等。最后要提高执法监管效能。卫生相关的行政执法涉及到卫生健康部门、医保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多个部门,目前还处在比较分散的状态,如何形成卫生健康的监管合力,协同推进,是今后卫生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