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文工房3丽江绿水青山保卫战(全媒体大型采访报道·中国新发现·云南故事)
在黑龙潭公园湖畔合影的少数民族姑娘。 新种植的树苗。 高尔夫球场整治挖出的水管。 玉龙雪山蓝月谷湖畔。
美籍学者约瑟夫·洛克在丽江一呆就是28年,把深藏在中国西南的这个“古纳西王国”介绍给了西方,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读了洛克的文章后写成了《消失的地平线》一书。无独有偶,有一个叫顾彼得的俄国人,路过丽江,于是就留下了后来的一本书,书名叫《被遗忘的王国》。这个对丽江怀抱着真挚甚至是狂热感情的俄国人用这本书让世人惊讶地看到一个素面朝天,原生态的丽江。如今,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也诠释了丽江生态之美好意境。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加里·埃利奥特(Gary Elliot)到来第一天就不想再离开丽江。今年已经60多岁的他原本并没有计划在丽江呆这么久,但他一来就不想走了。加里说,他目前居住的家中有一扇可以望见丽江山川的窗户,他认为,在丽江,只要拥有一扇可以饱览自然风光的窗户就能治愈所有的不愉快。
丽江的过去、现在及未来与水密切相关,而纳西族是以水为基础的最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的民族。金沙江的长江之源、世界遗产三江并流、雪山与泉等等都是从过去流淌来的文明。现在的丽江,自觉推进生态环境大保护、大优化、大发展,在长江上游构筑起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金沙江两岸已成“鱼米之乡”,“长江第一湾”建成最美“金沙井柳林”,这些青山绿水已成为最具发展后劲和底蕴的金山银山。未来,丽江面临如何将保护文化遗产以及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挑战。而这也考验着城市决策者的智慧和魄力。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带着对丽江的深厚情感与坚定自信的语气说:丽江是生态环境保护最大的受益者。崔茂虎提出:“接受媒体监督,重在行动,重在实效”。丽江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发生的改变在哪里?为此,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融媒体报道组走进丽江、一番深入了解后,采访和记录了丽江生态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落实在行动里的真实变化。
黑龙潭:为有源头活水来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丽江古城的灵魂在于水。丽江古城,又被称为“高原姑苏”。走进丽江古城,大水车在河道中缓缓转动;漫步其中,只见一名老妇人在三眼井的最后一个水潭洗着衣服;井旁流过一条清澈的小溪,几位丽江孩子低着小脑袋,观察着小溪里的游鱼。
丽江古城的“灵魂之水”来自黑龙潭。河水从黑龙潭流出,通过古城内河道沟渠流经千家万户。而在2012年至2018年8月间,黑龙潭经历过两次断流。直至2018年8月7日,黑龙潭再次复涌。
谈及这次复涌的原因,丽江市水务局局长陈彪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人努力,天帮忙。”
的确,黑龙潭的复涌和降水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丽江市水务局副局长李继木介绍,黑龙潭断流的这几年,正是云南连续干旱的几年。而资料也显示,黑龙潭泉水出流量的大小还与坝区周边前3年的降水量相关,当坝区周边雨量站前3年连续出现丰水年时,黑龙潭泉群次年出现断流的几率较小。进入2018年来,从5月中旬进入雨季,黑龙潭主要补给区九子海降雨量1-7月达1030毫米,这为黑龙潭的复涌提供了最有力的自然支持。李继木说:“最关键的是所有水资源都是天上来的,老天不降雨还是没有办法的。”
但另一方面,人为作出的努力仍旧不可忽视。黑龙潭断流后,当地政府在黑龙潭区域建立起了观测井,用以观测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与降水量的关系。
在黑龙潭的重要补给区——九子海,政府采取了限制人为活动的措施,该地特殊的区域被划为生态红线。曾经九子海因为景色优美而打算通过建自驾车营地、建酒店等方式大搞旅游开发。而李继木表示,当发现九子海是黑龙潭重要的补给区后,当地开发的强度被大大地限制。如今,九子海湿地被划为云南省的重要湿地;而旅游线路的开发也以不破坏当地环境的“生态型旅游线路”为主。“人还是可以进的,但人为的设施如酒店等是坚决不弄的。”李继木斩钉截铁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