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与美国并称,是侮辱了美国?这个美国大
作者:石江月
由于德国联邦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称不排除华为参与德国的5G网建设,有媒体问如果遭到窃听怎么办?他回答说,当年美国窃听,德国并没有抵制美国。此言一出,美国驻德大使格雷内尔不干了,立即大呼“受到侮辱”。
据德国媒体报道,美国驻德国大使格雷内尔25日发表声明称“中美无法在道德上相提并论”。格雷内尔还表示,把美国政府同中国比较,这是对美国的侮辱。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7日批评称:美国的一些政客和官员隔三差五就要出来叫一叫、跳一跳,抹黑攻击中国。他们的拙劣表演充分暴露出其不可告人的险恶用心和政治企图。
美国确实无法在道德层面同中国相提并论。在国际社会大家庭里,中国始终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坚守道义,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却损人利己,唯我独尊,背信弃义,在世界上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一、一个喜欢“大喊大叫”的外交官
这个美国驻德国大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保守派看来,理查德•格雷内尔(Richard Grenell)是这届美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典型代表。对美国政治评论家来说,他是一个十分十分肤浅的“理论家”。
对于特朗普时代美国外交的危险状态,格雷内尔出人意料的崛起或许就是最清晰的例证。
就在几年前,格雷内尔已经是美国政界社交媒体圈最知名的人物,他曾是一名保守派的记者,在推特上咄咄逼人,对被认为是自己对手的人出言不逊,对福克斯新闻的忠实听众则喜欢狂热布道。但是,如今作为美国驻德国大使,他占据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外交职位之一。
今年9月,格雷内尔抨击欧洲领导人向伊朗提供经济援助。他还抨击了东道国德国优先 (Germany First)投资军事以外的国内事务,对于在德国在军费上的投入迟迟不能达到GDP2%,这让美国非常不高兴。
事实证明,格雷内尔从一个在社交媒体上“大喊大叫”的人,变身为一个重要的外交官,这一过程引发了两极分化。对于保守派的支持者来说,他是特朗普式外交政策的典范——一个不受礼仪约束、不需要迁就或不需要礼貌的大使。在他的批评者看来(德国有很多这样的人),他是一个十分肤浅的理论家,对有利于双方的真诚接触几乎没有表现出兴趣,反而更喜欢在在推特上抨击和攻击东道国政府。
一位德国资深政治家曾对美国《大西洋月刊》说,“格雷内尔在柏林的政治中没有发挥建设性作用”。他与格雷内尔有过定期接触,但要求匿名评论他的情况。“他在德国政府和德国政治精英那里不受待见,所有的门都对他关上了。事实上,是他自己把这些门关起来的。”
长期以来,华盛顿和柏林之间的关系一直被视为是跨大西洋联盟的支柱,但在本届美国政府的领导下变得比战后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张。白宫经常抨击德国和默克尔,默克尔对传统西方价值观的捍卫,使她成为共和党右翼最喜欢的攻击目标。
二、来到德国的第一天就让人反感
格雷内尔自2018年5月抵达柏林以来,就引起了德国传统政治精英的反感。
比如,2018年春天,格雷内尔就任驻德大使的第一天,就在推特上要求德国公司切断与伊朗的联系。
几天后,他又做了一件让德国联邦政府愤怒、并要求美国方面给出说法的“蠢事”。
近两年,德国极右翼势力抬头,德国极右政党选择党(AfD)支持率一路飙升,并在2018年的大选中以第三大党的身份进入联邦议院,成为自二战以来首个进入德国联邦医院的极右政党。此后,支持率也一路走高。根据德国《图片报》2018年上半年民调结果,选择党目前的支持率已达15.5%,仅落后德国百年老党——社民党1.5个百分点。
在这种敏感时刻,刚刚履新不到一个月的格雷内尔却在2018年6月3日接受美国极右翼新闻评论网站“布赖特巴特”时发表了一系列让德国人感觉不适的言论。
在“布赖特巴特”网站发表的题为“特朗普在欧洲的右手格雷内尔希望为欧洲保守派‘站台’”的文章中,格雷内尔谈到,欧洲诸多保守派人士认为欧洲右翼正在复苏。”对此,他表示,“我绝对愿意支持全欧的保守派领导人,我认为,由于左派失败的政策,一股保守政策的风潮正在兴起”。
格雷内尔还表示,这毫无疑问对他来说是一个激动的时刻。“我看到了这样的前景,并且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认为,特朗普的当选让人们感到鼓舞,他们意识到,在选举开始前,不能再让政治阶层决定谁能竞选,谁又会赢。”
他还公开赞扬奥地利右翼总理塞巴斯蒂安·库尔茨像一位“摇滚明星”,勇敢地顶住了德国总理默克尔关于“欧盟移民配额”的要求。
就是这样一篇“赤裸裸地”支持右翼保守派势力的文章,瞬间点燃了德国国内的怒火。多位德国政客回应了这位刚刚上任的美国外交官的言论,批评他是一位“极右主义的殖民军官”、“干涉德国内政”。对此,德国联邦政府已正式出面,向美方“讨说法”。
当时,德国联邦政府敦促美方对美国新任驻德大使格雷内尔关于加强欧洲保守势力言论的作出表态。德国一外交部发言人说:“我们已经要求美方表态”《法兰克福汇报》称,德国外交部还表示,格雷内尔有机会对自己的言论作出解释。
德国社民党秘书长拉尔斯·克林贝尔还用英文发布推文说:“我知道你在外交职位上还是个新人,但这不是一个大使的职责,你不能干涉东道国的政治。”
社民党副主席托尔斯滕·沙费尔-京倍尔在社交网站推特上写道:欧洲人民不需要特朗普的“奴仆”来教我们如何投选票!京倍尔还说:“一个美国外交官,如此插手民主讨论,显然是与这个职位不符。”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位大使继续在推特上抱怨德国的国防开支太少了,应该切断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与此同时,在Instagram上,格雷内尔有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全享受欧洲新生活的成功人士。仅在2019年上半年,你就能看到他在意大利阿马尔菲海岸的游艇上悠闲地享受,在肯尼亚狩猎旅行中亲手喂大象。
三、更奇葩的事情还有很多
批评他的人说,当他在德国境内旅行时,不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或德国人民。,他和德国的关系就像一个游客来到德国旅游,他会去参观前纳粹集中营的遗址,也会做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比如在慕尼黑啤酒节上喝啤酒,或者在综合格斗比赛中为他最喜欢的拳手加油。
一些德国政界人士表示,他们认为格雷内尔这个“游客”对德国根本没有想要了解和沟通的意思,在新鲜感消退之后,他已经厌倦了柏林,渴望回到美国,在现任政府中谋得一份工作。所以,他更喜欢的是批评德国,发号施令。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的名字差一点出现在两个工作岗位上——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和国家安全顾问。但是,格雷内尔没能如愿。这两个职位最终都与他擦肩而过。不过,随着2020年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临近,特朗普可能很快就会把他这个最热心、最好斗的捍卫者之一拉回到华盛顿。
当然,更奇葩的事情还有不少。
比如,格雷内尔有时会把与自己无关的“胜利”归功于自己。去年,当德国蓝筹公司大众、西门子和巴斯夫等因美国制裁而退出伊朗市场时,一篇报道援引格雷内尔的话说,在此之前他曾就此事与大众公司进行了长达数周的私下谈判。
而一脸莫名其妙的大众公司官员后来否认,他们与这位美国驻德大使有任何这样的沟通。
格雷内尔的这种极端保守和右翼的立场早在他来到德国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他曾在2000年中期担任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博尔顿(John Bolton)的发言人。后来,在2012年总统大选期间,他在互联网上的煽动性形象就出现在公众面前,当时他作为外交政策发言人加入了罗姆尼的竞选活动。格雷内尔以挑衅性的言论攻击著称,比如嘲讽老牌政客金里奇,应该利用初选辩论阶段的时间“给他所有的妻子打分”。
当时罗姆尼竞选团队的一名前官员后来说,在格雷内尔加入竞选团队之前,团队未能对他的推特信息进行审查,因此对他引起的争议感到措手不及。“我们宣布要聘用他,但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媒体记者们主动联系我,问我‘你们都做了些什么?这家伙是个十足的骗子。他是最坏的,’”这位官员说。
最终,罗姆尼的竞选团队“雪藏”了格雷内尔,希望这场争论能够平息。格雷内尔最终在受聘几周后辞职。
但是,如果说格雷内尔与媒体的公开敌对关系曾经被证明是一种不利因素,但却让他在今天的共和党中更受欢迎。小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Jr.)是他的粉丝之一,他在推特上写道:“我们需要更多@理查德·格雷内尔的声音。”据报道,白宫也曾称赞了他好斗的媒体形象。
但是,德国政治家对格雷内尔十分不满。德国社会民主党人马丁·舒尔茨(Martin Schulz)将格雷内尔比作“极右翼殖民官员”;而德国下议院联邦议院副主席沃尔夫冈·库比奇(Wolfgang Kubicki)则建议将他遣送回美国,因为他公开质疑德国的预算优先事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41条规定,外交官有义务不“干涉东道国的内政”。)
一些德国政客用“有毒”这个词来形容他。一些德国政党内的右倾成员和那些右翼党派的人士,经常被拍到与格雷内尔在一起。
这些都是格雷内尔与德国政界关系紧张的一部分。曾担任5年德国驻美大使的沃尔夫根·依申格尔(Wolfgang Ischinger)还在推特上对格雷内尔“好言相劝”。
“经历了漫长的外交官生涯后,我对你(格雷内尔)的建议是:解释本国的政策,向驻在国游说。但是,如果你不想惹麻烦的话,永远不要告诉驻在国应该做什么。德国人愿意倾听,但他们会怨恨被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