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际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日前举行的号称“安全达沃斯”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幕式上出现了精彩的一幕:东道国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现政府外交政策,指责美国“行事以牺牲邻国和伙伴利益为代价”,“甚至拒绝国际社会的概念”。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反唇相讥,列举美在中东的军事行动以及对伊朗、古巴、委内瑞拉的外交行动,炫耀美国正在“领导西方在保护我们的公民,我们的自由和我们选择生活方式的主权方面”“不断获胜”。他的讲话立即遭到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批驳,马克龙指出:“西方正在变弱,(因为)美国有一项从几年前就开始了的政策,它包括某种程度上的撤军以及重新考虑与欧洲的关系”。

此次“慕安会”的主题是“西方的缺失”,德、法、美领导人在会上一亮相就切中主题,摆明了立场,会内会外议论纷纷,几乎都认为这个主题切合实际,摸准了当今世界大变局中“奇峰突起”的一“变”,即传统意义上的“西方”之变。

人们在思考:那个以“自由主义”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灵魂的“西方”还存在吗?在欧洲、美国异军突起,迅速蔓延的民粹主义、极右势力和形形色色的各种思潮正在猛烈冲击着传统的“西方”思维模式,挑战着延续百年的传统体制;暴力活动一度席卷长期坐享安逸生活的欧洲。

那个以美国为首,以军事集团对抗为主旨的“西方”还存在吗?冷战早已结束,北约已无当年的对立面。北约的一些欧洲成员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从对立到相互依存与合作,同美国的战略利益渐行渐远。如今的美国既想保持甚至强化以北约遏制俄罗斯的势态,又不想多花钱、千方百计逼迫盟友多“出血”,动辄以“加税”“制裁”相威胁,奢望继续充当“老大”甚至“家长”。马克龙、默克尔等有远见的欧洲政治家谋划欧洲安全的自强之路是大势所趋。

那个多年经营、逐步建立起来的“欧洲大家庭”还在吗?英国“脱欧”给欧盟带来了严峻的政治、经济、外交甚至安全挑战,同时也是一个信号,谁也不敢说后无来者。“新老欧洲”之争表明,“颜色革命”给“西方”带来的未必都是福音,需要多年后才见分晓。

总而言之,所谓“西方缺失”是一个发展过程的结果,是不可改变的现实。原因很多,最根本的是各种利益和矛盾使然。时代变了,形势变了,力量对比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也变了,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逆流而动。东西对峙、南北隔离,均非长久之路,故“西方找不到西,北约找不到北”是早晚的事,不必纠结,更不应去执意修补和维护,因为办不到。(作者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原副会长、前驻外大使)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