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应将提振印度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的紧要关头,莫迪政府却亲手酝酿政治危机并将全国“拖下水”。
莫迪政府在议会中连威慑带恐吓,凭借各种手段大力推动《公民身份法修正法案》。该法案旨在给予来自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遭受“迫害”的非穆斯林教徒申请公民身份的优惠条件。尽管法案排除了穆斯林群体,却很快在议会获得通过,并由印度总统拉姆·纳特·科温德签署成为法律。从本质上来说,该法律不符合印度所秉持的世俗化和多元化的传统,是对宪法所维护的平等和宗教非歧视原则的冲击,以及对国父们建立印度初衷的完全违背。
印度灵魂的分裂
印度独立运动将近功成之时,印度的民族主义者们就是否将宗教视为国家建立基础这一问题无法达成一致。赞成一方,主要有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及其追随者,提出应为穆斯林群体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基斯坦国。以圣雄甘地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为首的反对者认为,国家建立不应以宗教为基础。他们心中的印度应该是一个包罗万象,生活着来自不同宗教、地区、种姓、说不同语言人民的自由国度。
莫迪政府所推崇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法案》及其对上述国家核心理念的违背,将在宪法、政治、社会、道德层面对印度产生严重影响。《公民身份法修正法案》可能会导致一些穆斯林移民被认定为非法移民。若该法律与饱受争议的“公民身份登记制度”(National Register of Citizens)一起在全国实施,那么,只要穆斯林无法提供身份证明材料,政府将可以轻而易举地剥夺他们作为印度公民的权益。
尽管近几十年来出生证在印度得到普及,许多印度人,尤其贫穷阶层仍很少拥有能证明其出生时间、地点的文件。遇到此等情况的非穆斯林群体,凭借《公民身份法修正法案》便可以高枕无忧,而穆斯林群体却不得不自证国籍。
《公民身份法修正法案》的通过与印度七十年来致力维护的文化多样性传统背道而驰。包括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内的一些国际友人曾赞叹,尽管印度生活着1.8亿穆斯林,却从未出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或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印度表示,原因在于印度体制给予生活在印度的穆斯林群体同等的公民权益。这一说法如今不再成立。
民主体制的印度在此之前从未以宗教作为获取公民身份的条件。穆斯林在印度历史上曾担任总统、将军、首席部长、邦长、大使、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以及国家运动队的队长。
如果说印巴分治是对印度国土的分裂,那么《公民身份法修正法案》就是对印度灵魂的分裂。
《公民身份法修正法案》引起穆斯林群体和世俗主义者的愤怒,造成印度全国范围的游行示威。在毗邻孟加拉国的印度东北邦,示威情况最为严重,因当地居民害怕公民身份申请条件的放宽会造成大批孟加拉印度教徒涌入。在德里和西孟加拉邦,穆斯林群体担心他们未来将不得不生活在怀疑与恐惧中。宵禁、互联网和电话通信服务中断、警方闯入大学校园等情况屡见不鲜,上百人在示威游行中受伤。这些在人们身体、更是心中留下的创伤将经久难愈。
最坏的情况还在后头
在第一任期内,尽管莫迪毫不遮掩其打造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度的意图,但仍尽力维护印度对来自世界各地投资者的吸引力。开启第二任期的六个月以来,莫迪似乎放弃了后者。印度人民党高层明目张胆的反穆斯林态度和措施,使国外投资者退避三舍。继针对克什米尔问题废除宪法第370条并关押印控克区政治领导人,废除穆斯林“男子三声离婚”的习惯法和罗摩神庙判决后(编注:“男子三声离婚”即一个穆斯林男子只要说三遍“我离婚”,就可以休掉妻子。罗摩神庙判决指今年11月9日印度最高法院判决北方邦阿约提亚市一处极具宗教争议的“圣地”属于印度教徒,允许他们在此处修建印度教罗摩神庙),《公民身份法修正法案》的推动和通过被认为是又一起官方针对穆斯林的事件。
《公民身份法修正法案》及其引起的动荡使印度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无援。该法案颁布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立即取消了对印度的访问。除了安倍以外,孟加拉国内政部长和外交部长也取消了出访印度的计划。由于莫迪政府管理不善,印度经济仍未从实施不到位的废钞令政策及全国性商品和服务税问题中恢复,国外投资者因此纷纷撤资。银行面临高额不良贷款的沉重压力、公共部门“大出血”、汽车工厂关闭、失业率处于46年来的最高位、农民自杀的人数创历史新高。
现在,莫迪政府在经济上的懈怠无能与政治上鲁莽偏执使印度陷入动荡和低谷,这使印度模式的仰慕者们大跌眼镜。眼看着印度政府与印度的建国原则渐行渐远,印度民主人士中弥漫着一种不言而喻的恐惧:最坏的情况还在后头。
(Shashi Tharoor,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前印度外交和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现为国大党议会议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