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长河上建造大坝发电,中国基建又一次领先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长度达到6670千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尼罗河上共拥有5大瀑布,由于水流湍急,是建设水利工程的绝佳地点。不过由于资金短缺以及技术有限,苏丹当地反而缺少电力,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中国基建到来。
苏丹是非洲面积第三大国,国内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工业比较落后。在中国帮其建设水电站前,当地富人则依靠发电机发电,而穷人只能点蜡烛度过黑夜,电力十分短缺。
近年来我国帮助非洲建设了多个大型基建工程,位于尼罗河上的麦洛维大坝便是其中之一。麦洛维大坝位于苏丹首都喀土穆以北约350公里处,坝体全长9.8公里,相当于4个三峡的长度,装机容量1250兆瓦。
此外大坝上方还建设了一个超大型水库,蓄水量超过125亿立方米,该水库面积是三峡蓄水面积的三倍左右。
这些数据都说明了麦洛维大坝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超级水利工程,不能容许任何一点差错,否则将会造成严重后果。麦洛维大坝在建设时,沙特等中东国家提供了一定贷款援助,我国则提供人力与技术。
不过大坝建设总预算只有100多亿元,除了有限的资金外,麦洛维大坝的坝体实在太长,因而不得不采用特殊结构设计。
9.8公里的坝体上共设计了5种坝型,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黏士芯墙石坝、混凝土重力坝、土坝和闸坝,可以说几乎覆盖了所有河川枢纽坝型。
其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整个大坝的主体,总长度5.8公里,面板总面积21.5万平方米,创下了世界面板坝之最。
6670千米的尼罗河也为中国施工队带来了难题。麦洛维大坝建设地水深较浅,河流两侧坡度极缓,要想建设大坝,首先要把尼罗河水位抬高到一个适宜发电的高度,这也是上游水库蓄水量惊人的原因之一。
虽然技术不算罕见,但工程量却非常庞大,最高峰时有5000多名中非人员进行施工。麦洛维大坝处于半沙漠地区,施工条件十分恶劣,作为一个超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受到外界环境气温影响,使得坝体在浇筑时容易发生开裂问题。
因此工程师将国内大坝施工经验带到了麦洛维大坝中,大坝浇筑时工程师进行系统的计算机应力模拟实验和保温养护,并在裂缝产生时及时处理,最终避开了大坝开裂的险关。
在整个大坝建设的五年里,麦洛维大坝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在平均气温40度的高温地区,该大坝也创造了多项世界奇迹,让人不得不感叹。
要想修建这样一座庞然大物,除了技术资金人力外,还需要大量钢筋水泥以及机械设备。
苏丹当地工业基础薄弱,物资极度匮乏,大部分材料与机械都需要进口。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从中国直接采购,但这些施工材料又如何从中国运输到施工地点?
当地交通非常落后,从港口到工地只有一条800公里,始建于100多年前很窄的米轨铁路,该铁路最大运输能力每月不超过一万吨,而且铁路经常发生中断问题。
货物仅是从港囗运送到施工现场最长得三个多月,最短也得一个星期,按这种运输速度,麦洛维大坝工期至少需要20年以上。
所以,项目部进行了统一严格的物资保障体系,把这些物资以紧急程度排序分别进行普通海运和紧急空运计划。
此外还在苏丹港口设立办事处,最终从中国到苏丹的物资流量最高达到每月4万吨,有效解决了物资供应保障问题。
经过5年艰苦建设,麦洛维大坝顺利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是苏丹全国所有装机容量的两倍以上,惠及400多万苏丹人民,让当地穷人也能用得起电。
此外麦洛维大坝还能进行农田灌溉,覆盖面积100多万亩,人们也把麦洛维大坝亲切的称为非洲三峡。
其实近年来中国对苏丹的投资不止是一座大坝,更帮苏丹建立起了全面的工业体系,我国上百家公司都对苏丹进行过大量投资援建。涉及石油、水利、建筑、炼金、医疗等等。
除了工业投资外,还帮其建设了完善的农业体系,我国农业专家从中国引进了棉花、玉米等优良品种,在苏丹通过审定并获得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