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际 2020-01-09 17:06 的文章

特朗普不提以武力回应伊朗 各自盟友可能擦枪走

特朗普不提以武力回应伊朗 各自盟友可能擦枪走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中)在华盛顿白宫发表电视讲话。新华社 图

新年伊始,美伊之间的“文攻武卫”再度引爆中东乱局,这为早已热点频出的中东地区紧张情势火上浇油。在美国以无人机袭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后,伊朗于1月8日向伊拉克境内两处有美军驻扎的军事基地发射了数十枚导弹。

当地时间1月8日11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伊朗导弹袭击发表讲话称,此次袭击无美军人员伤亡,美军已严阵以待应付任何情况,但伊朗却似乎退缩了,“这对有关各方都是一件好事,对世界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虽然特朗普在讲话中强调,只要他还是美国总统,就永远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并宣布将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但并未提及将使用武力回击伊朗,只是喊话伊核协议有关各方抛弃有缺陷的伊核协议,共同努力与伊朗达成一个让世界更安全更和平的新协议。

此前担心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人们应该可以松一口气了。不过,还不能安心地认为,战争的阴霾已全然散去。

充满仪式感的复仇

苏莱曼尼遇袭身亡后,伊朗一边完成对美复仇的舆论造势,一边迎回烈士的遗体并使其入土为安。苏莱曼尼事件之所以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并持续发酵,关键在于他的特殊身份与显赫地位。

如果说伊斯兰革命卫队是伊朗武装力量中的精锐,那么“圣城旅”则是精锐中的精锐。作为“圣城旅”的指挥官,苏莱曼尼的军事才华自然不容小觑。苏莱曼尼地位的显赫在于他直接听命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拥有“通天”的权职并受到哈梅内伊的高度器重。哈梅内伊得知他身亡后悲痛欲绝之情溢于言表。伊朗伊斯兰革命大本营圣城库姆的贾姆卡兰清真寺为“民族英雄”和“烈士”苏莱曼尼升起了象征着为圣人侯赛因殉难的红旗,这是对伊朗空前高涨的复仇情绪的仪式化呈现。

作为此次事件的主角,伊朗对苏莱曼尼遗体的归葬之路也进行了精心规划,遗体辗转于伊拉克与伊朗的诸多什叶派圣地,藉此不断深化其作为殉道者的宗教身份。葬礼过程中数十人踩踏身亡事件为这场葬礼增添了更大的悲壮色彩。

苏莱曼尼死后第五天,在他遇袭身亡的同一时间点,伊朗展开了向美军驻伊拉克艾因阿萨德空军基地等处的导弹袭击,代号为“苏莱曼尼烈士行动”。这标志着伊朗方面将对美复仇行动从概念转变成了现实,兑现了此前对美复仇的目标设定。

有消息称伊朗对伊拉克美军基地的袭击,既有火箭弹也有弹道导弹,动作不可谓不大。美国方面很快便对此次伊朗袭击行动予以了确认,但声称并未造成基地任何人员伤亡。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转引黎巴嫩媒体的消息,称有停在艾因阿萨德空军基地跑道上的美空军军机被炸毁。

袭击后传出的理性味道

就在美伊双方从“隔空对骂”转向“隔空袭击”并导致两国关系极度剑拔弩张之际,美伊双方实际上已经开始了降温互动。

伊朗外长扎里夫在袭击后从道义和国际法的高度发推特指出,伊朗的此次针对美军基地的导弹袭击是符合《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相称的自卫行动,且已结束,伊朗并不寻求事态升级和战争。特朗普则紧随其后发推特回应称:“正在进行伤亡和损害评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强大、装备最精良的军队!”在8日的讲话中,特朗普也没提到将以武力回击伊朗的袭击,而是称伊朗已经“退缩”。讲话更多地是继续指责苏莱曼尼是“恐怖分子”以证明美国行动的合法性,并批评伊核协议有严重缺陷。

从扎里夫和特朗普的话语中不难看出,美伊双方都以胜利者自居,伊朗方面更是明确将此次还击行动排斥在战争行为之外。不论是扎里夫还是特朗普,此次导弹袭击后的言辞已少有火药味,而是小心翼翼地传递出浓厚的理性味道。

美伊双方都在利用此轮“定点清除”和“自卫行动”来大做文章,为两国政府提升各自对国内政治的整合能力助力。

对处于美伊博弈明显弱势一方的伊朗而言,针对伊拉克境内美军基地的导弹袭击已经最大限度达到了预期效果。该行动以武力回应武力,特别是以导弹对导弹的方式在第三国境内进行隔空袭击,较为明显体现了伊朗的“相称”定位。这首先极大释放了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伊朗国内不断郁结的愤懑情绪,其次又可以向美国传递伊朗内部同仇敌忾的不屈精神。

对美国而言,一场并未造成美方人员伤亡的导弹袭击有些扑朔迷离,但实际结果是伊朗通过这场自卫反击保住了“面子”,美国则因被袭军事基地人员的毫发无伤而稳住了“里子”,这反映了美伊“挑战—回应”式的复杂博弈中仍然存在着基本理性与默契。

就目前来看,苏莱曼尼事件的热度已呈下降趋势,美国也没有表现出对伊朗的自卫行动进行反击的明显意图,基于对自身实力清醒认知基础上的“见好就收”有助于实现美伊利益的最大化。

各自盟友有可能擦枪走火

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其后续行动将会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将会应对来自国内的挑战,利用此事件更好为自己的连任加分;其次是将最大限度确保伊拉克这一美国在中东的“基本盘”,避免伊拉克与美国渐行渐远并最终失去伊拉克;最后是将会继续对伊朗保持进攻性的“斗而不破”的遏制战略,持续在伊朗铀浓缩和油气出口上保持高压态势。

美伊争斗的激烈或缓和牵动着各自中东盟友的心,尽管美伊分别为盟友出钱或出力,但与盟友之间也很难做到齐心协力和利益完全一致。对于美国而言,其在中东地区的铁杆盟友以色列对伊朗的“威胁”充满高度警惕,这源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数十年的强烈不安全感。特别是“阿拉伯之春”爆发以后,与以色列毗邻的叙利亚内境内出现了伊朗“圣城旅”和巴勒斯坦“杰哈德”的身影。对于自身的安全威胁,先发制人式“越境打击”是以色列的惯用手段。

对于伊朗而言,也门胡塞武装针对沙特领土和领海之内目标的袭击已呈常态化,再加上该组织不断攻城略地,其羽翼日渐丰满,这些都加大了伊朗对其驾驭的难度。美伊在中东大打代理人战争的同时却极力避免彼此陷入直接战争的泥潭,这有利于双方在制造冲突与寻求和解上进退自如,然而在如何有效管控盟友上美伊不得不严阵以对。

此次苏莱曼尼事件已使美伊关系一度处在失控边缘但旋又“柳暗花明”,但美国与伊朗盟友之间,以及伊朗与美国盟友之间的任何擦枪走火都存在着导致美伊关系失控的可能性,而这也正是中东问题的复杂所在。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