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航母又起火 海军已跟不上普京的大国雄心?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展]
据俄罗斯塔斯通讯社(ТАСС)2019年12月12日消息,正在俄罗斯西北部城市摩尔曼斯克的一处码头进行修理的“苏联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号重型载机巡洋舰(下文简称“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当天10时20分实施焊接作业时突发火灾,火灾等级据估计为二级,目前火势已被扑灭。截至笔者发稿时,火灾已造成包括军人和船厂职工在内的10人受伤,其中6人伤情较为严重。
经消防员到场扑救后,舰上已看不到任何明火,但周围的浓烟仍未消散“家常便饭”
军舰起火对俄罗斯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了,近年来俄海军在役在修甚至在建的水面舰艇与核潜艇都曾多次发生火灾。
回想起2014年11月4日,隶属于俄黑海舰队的“刻赤”号大型反潜舰在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停泊时失火。事故之后该舰就退出了海军常备战斗序列,从未出航过。因此本次“库兹涅佐夫”号上的火灾再次引发外界的关注:这艘开工至今近40年的“老骥”会不会也因为冬天里的一把火从此一蹶不振,早早地退出现役呢?
建成于1990年12月25日的“库兹涅佐夫”号是俄海军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舰,就如同曾任苏联海军总司令的库兹涅佐夫本人大起大落的从军生涯一样,该舰自设计论证阶段就遭遇了一连串的政治打压。其建造过程也并不一帆风顺,多次因设备推迟供货而延误。
随着苏联政局的动荡和俄乌两国相继宣布独立,俄海军决定将尚留在黑海水域的“库兹涅佐夫”号在部分舰员未到位的情况下紧急调往北方舰队服役。而“库兹涅佐夫”号未能建成的姊妹舰“瓦良格”号则在苏联解体后被中国买下,成为了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
“库兹涅佐夫”号(当时还叫“第比利斯”号)与“瓦良格”号(当时的舰名为“里加”号)的一张经典合照,两舰最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服役后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又接连碰到各种倒霉事。在其1995~1996年的首次远航期间就发生了主锅炉故障,同时暴露出了大量的船舶系统缺陷。甚至有传闻说,设计航速28节的“库兹涅佐夫”号从此之后就跑不出18节以上的正常航速,这对舰载固定翼飞机的起飞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2005年9月5日,舰上的一架苏-33舰载战斗机在降落时因拦阻索断裂而坠海,所幸飞行员及时跳伞得以逃生。
起火对“库兹涅佐夫”号而言也绝非“初体验”,2009年1月6日该舰在土耳其近海停泊时主机舱就经历过火灾,舰上一名水兵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由于俄海军经费拮据,原定的例行升级改装也一拖再拖。老迈破旧的“库兹涅佐夫”号被迫在2016年的远航中拖着滚滚浓烟,驶入地中海支援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盟友叙利亚。但是在这次远航中,库舰再次因为飞机技术故障和拦阻索断裂而折损了两架舰载机。
在2016年的远航中,“库兹涅佐夫”号排出的浓烟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拖着浓烟黯然返回母港后,难掩老态的“库兹涅佐夫”号就立即前往位于摩尔曼斯克的第35修船厂接受检修。
在经历了多次让俄海军颜面尽失的突发事件后,俄国人决定下血本耗费600亿卢布(约合66.7亿元人民币)对“库兹涅佐夫”号进行一次大规模现代化改装,更换落后的电子设备、舰载武器和动力装置,使之能继续服役到2030年以后。
由于临近俄北方舰队基地的北德文斯克北方机械制造生产联合体干船坞被同样在接受改装的“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核动力巡洋舰所占据,“库兹涅佐夫”号的修理工作只能在ПД-50号浮船坞上进行。
在ПД-50号浮船坞内接受坞修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但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10月30日,当“库兹涅佐夫”号正准备从ПД-50号浮船坞里移出时浮船坞突然沉没,该舰的飞行甲板也因浮船坞上的吊机倾倒而受损。有关专家在对其舰体情况进行评估定损后认定,“库兹涅佐夫”号在浮船坞沉没事故中共遭受52处损伤,同时造成了多达7000万卢布的经济损失。而在短短一年后,一生多难的“库帅”又遭火灾侵袭,恐怕无法在2022年按时完成改装交付俄海军了。
在失去俄北部最大的浮船坞后,“库兹涅佐夫”号就只能停靠在岸边进行修理作为具备完善损管能力的一级水面战斗舰,“库兹涅佐夫”号在机库、机舱和指挥室等关键部位配有28部自动喷淋消防装置、48台空气泡沫灭火器和18台冷凝助推供水涡轮泵,并由“克拉-М”型自动消防灭火装置进行统一控制,另外在机库区域还铺有6层特制石棉防火帘。
不过由于事故发生时该舰并非处于运转状态(舰上的弹药和武器也被卸载),即便发现火灾后舰员立即投入灭火并组织驻留在舰上的400多名船厂工人撤离,直到俄紧急情况部摩尔曼斯克州总局和俄紧急情况部第48特别消防局(该局位于北莫尔斯克,其任务是确保核设施的安全)出动的消防力量赶到现场后,才最终控制住了火情。
来自俄紧急情况部门的消息人士表示,火灾是在对第1动力舱进行维修作业时引起的,起火的原因可能是焊接过程中违反安全规程。另据国际文传电讯社的报道,舰上的过火面积达600平方米,而俄塔社先前通报的过火面积是120平方米。这一数字未来可能会继续增加,后续将由俄联合造船集团(ОСК)对船体内部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并确定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多条消防船和作业船赶赴“库兹涅佐夫”号停靠的码头边协助进行灭火从目前已公开的火灾现场视频和照片看,“库兹涅佐夫”号上失火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飞行甲板的前部,对主船体不至于构成致命的结构性损伤,经修复后完全可以重新投入使用。但本次事故再次显露出俄罗斯在安全生产水平和工程质量管理上的落后,这正应和了此前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原列宁格勒造船学院)的某位教授在ПД-50号浮船坞沉没事故后所说的:“俄罗斯现在已经不具备大型舰艇的修造能力了。”
“人的因素”
依笔者浅见,制约今天俄罗斯造船工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与自身经济水平不相称的庞大造舰计划、不健全的船厂配套产业、落后的制造工艺和生产设备、层出不穷的贪腐问题、高级人才的严重流失以及工人素质水平的低下。
在这其中,造舰计划(国家国防订货)作为彰显俄大国雄心、恢复海军实力的重要体现,即便在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仍有在稳步推进;曾经受制于人的进口元件及整件(如MTU柴油机和乌克兰燃气轮机)也随着进口替代计划的逐步实施而得到改善;至于工艺上的改良和设备的更新,想必在俄国内的科研院所的通力协作下也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余下的几项都是俄工业企业中长期存在的顽疾,这些“人的因素”正是当前俄罗斯最亟需改变的。
曾经长期困扰俄海军的“心脏病”问题随着舰用燃气轮机的成功国产化替代得到了解决回顾前苏联时期,造船工人(特别是高级焊工)是一份收入不菲且受人尊敬的工作。上世纪50年代苏联造船厂全面引入电焊施工时,高价焊工的月工资可达2000~5000卢布(而船厂平均工资只有700卢布)。倘若在参与重点工程中表现积极并做出突出贡献,还会被评选为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这在那个年代可是无上的荣誉。
苏共垮台后,俄罗斯的造船行业与该国的经济和军事工业一样进入了寒冬期。船厂的技术工人团队青黄不接,技能培训几近废弛,军代表制度形同虚设,甚至在外国买家订造的军舰上也不断被曝出存在这样那样的工程质量问题,更有甚者还发生过严重的火灾事故。
譬如在2005年4月27日,俄北方造船厂在为中国海军建造的一艘956ЭМ型驱逐舰“永恒”号进行舾装时因线路短路引发火灾,事故造成2名俄方人员死亡,内部过火面积多达60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900万美元。事后这艘驱逐舰在经过长时间的修复返工后,在晚于合同交付时间3个月后才移交给中方,并以“宁波”号的舰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
起火后修复的956ЭМ型驱逐舰“永恒”号(未来的人民海军“宁波”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