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州向南飞行940多公里,循着“一带一路”,阿拉伯国家媒体访学班来到下一座城市成都。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于来自阿拉伯国家的朋友也如此。
在成都不仅有麻辣的味道,更有城市文化的魅力。参观成都市规划馆后,黎巴嫩“阿拉伯人看中国”网站总编辑阿里·拉亚在脸书推文,我们的国土面积和成都差不多,人口也差不多,但这座城市的发展让我羡慕,也超出我的想像,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各种先进管理办法,让我们国家进步得更快些。埃及《共和国报》副总编辑穆斯塔法·埃尔布洛克说,虽然第一次来这里,但感受到成都的发展是全面的,城市交通、生态环境等等方面齐头并进。
在城市规划馆《市域历史分布与保护规划图》前,一揽"南方丝绸之路”上茶马古道的路线坐标,找到了我们下一个站点——邛崃。不急,去前还是先看下"金沙流彩"、大熊猫、锦里风情。金沙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1万余件,珍贵文物6000余件,象牙、“太阳神鸟”金饰和十节玉琮让来宾感叹中国文明与辉煌以及对文物保护重视。“两三千年前,蜀地是否就已与外界文明产生了交流”?面对“商周大金面具”,突尼斯《曙光报》总编辑穆罕默德·福拉缇问,"在金沙遗址出土的许多器物,比如金质面具,与中国其他地区出土的同时期文物相比,无论造型还是材质都风格迥异,但似乎与西亚北非有些相似;此外埃及出土的木乃伊上附着的丝织品,也疑似出自古蜀地区”。听了这番介绍,穆罕默德·福拉缇说,"很希望这些猜测有一天能被证实,那样的话,我们的友谊可能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
距市中心10公里的成都大熊猫繁殖研究基地,山峦起伏,竹林叠翠,小城堡式的熊猫家园里“黑白团子”各种卧姿,让访团班学员纷纷举起相机,”太美妙,太神奇了!”埃及《共和国报》副总编辑穆斯塔法·埃尔布洛克说,中国对濒(临)危动物保护值得借鉴。埃及《消息报》外交事务部主任侯塞姆·阿卜杜勒阿莱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大熊猫是成都的城市名片,它既安静又坚韧,看到它就会想到中国。家人朋友得知此次行程有相关安排,特意嘱咐我要多拍照片。当然它还是我报道中必不可少的素材”。“熊猫太可爱了,我买了卡通贴送给我的小孙女,突尼斯《大众观点报》社长穆罕默德·哈姆鲁尼对人民日报记者说。
在锦里,川茶、川菜、川酒、川剧扑面而来。沿青石古街向前走,访学班走进”锦绣馆",店内各式蜀锦商品琳琅满目,卷轴、双面绣、服装、围巾、手包等让学员目不暇接,中间摆放的织锦纺车,更显其历史久远与沧桑。《苏丹人报》记者苏珊·哈里发尝试着不同风格的围巾,啧啧称赞蜀锦编织精美,花色灿烂;埃及第七日报网站执行总编辑马哈茂德·穆罕默德兴奋的用手机视频开始直播。
成都行程即将结束,古蜀文化、现代城市,中国—欧洲中心、成都国际铁路港,这些走过的地方或许将留在阿拉伯朋友的记忆中,成都与世界相连,成都与阿拉伯国家相通,如访学班一位学员刚到时所说,“阿拉伯国家有一句谚语,求知哪怕远在中国,今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车行驶在高速路上,小雨霏霏。不知哪位学员问“下一站我们要去哪”,一位中国的记者回道“邛崃”。那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坐标。
(责编:刘洁妍、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