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人们在进博会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展区了解宠物用品。(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11月9日,多米尼加展区工作人员展示多米尼加特色服饰。(新华社记者 张加扬 摄) 首届进博会9日至10日安排团体观众实名制观展。11月9日,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警察曹荣(中)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外为观众指路。(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11月7日,人们在尼泊尔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为期6天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10日落下帷幕。进博会虽然只有6天,其产生的效应,却远不止6天。
对于参会企业而言,进博会就像一场大型的“相亲会”,参会参展的朋友们广结良缘、满载而归;对于中国的消费者们来说,他们不出国门就能体验到全球质优价廉的产品,充分享受了全球化带来的福利;对于参与此次进博会的参观者和志愿者们,这是一次开阔眼界、接触世界,同时提升自我、展示形象的绝佳机会。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届展会,一次机遇,一段佳话。作为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首届进博会在国内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
参观者:“进博会令我大开眼界”
“这次盛会展现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发展成果。”进博会上,中国馆的讲解员正在为参观者讲解。中国是进博会的东道主,以“共羽华平”为名的中国馆自然也颇受关注。
周先生首先就参观了中国馆,他表示,通过实地参观,感受到了祖国强盛的国力,内心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在参观其他国家场馆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国家之间不同的特点,而这也体现了一种开放的包容性。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提供了展示各国精品和科技新品的最佳舞台,“世界之最”扎堆亮相,各种“黑科技”层出不穷。有着150多年历史、由老师傅亲手打造的捷克摩瑟水晶、加入了无线WiFi功能的英国LiFi灯泡、德国的口香糖3D打印机、芬兰的生物概念车、乌克兰的带有LED屏幕的背包等各国精选好货让人赞叹不已。不少参观者表示,这样的参观之旅让他们大开眼界。
除了参观,还有各种新奇体验。丁女士在展出现场与机器人进行的一场对战引来围观。她的对手是世界上第一个融合了人工智能的教练机器人。据介绍,这个教练机器人会了解你的打球习惯和水平,通过预测下一个球的路径,在千分之一秒以内调整球拍,来决定下一个球将以什么角度、多大力度、选择什么样的击球点、在什么时机打回来。丁女士表示“越练越顺手”。
由上海各高校的5000余名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也是展馆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本届进博会的“微笑使者”。
陈荃新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一名学生,担任乌克兰展馆英语翻译志愿者。他认为,此次盛会不仅为经济合作提供了契机,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负责国家展志愿工作的丁舸航表示,以前只知道法国的葡萄酒享誉世界,这次才知道原来南非的葡萄酒也是口齿留香、韵味绵长。他说:“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样重大级别的盛会,在参与过程中,我的眼界更加开阔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采购商:“进博会提供了好的舞台”
试用样品、询问价格、沟通细节、洽谈合作……在进博会上,随处可见忙碌的中国企业采购商们。为了准备这次进博会,许多企业提前列好了“买买买”的采购清单和预算。
11月6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首届全球进口领袖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宣布了阿里未来五年的“大进口计划”——阿里将集合数字经济体的力量,在未来五年实现全球2000亿美元的进口额。
“进博会提供了一个好的舞台和窗口,折射出全世界在向往中国消费市场,推动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这对全球所有品牌商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张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阿里巴巴将借本次进博会的东风,紧抓这一历史机遇,做中国消费者和全球企业的桥梁,让更多全球商品触及中国的消费者,也将帮助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找到数字化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