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约】吹响中欧班列“集结号”古都西安展新貌
人民网西安4月22日电 (苏缨翔)2000多年以前,这里曾是汉唐盛世的物流集散中心,商贾云集、东西交融。如今,西安市以中欧班列“长安号”这支“钢铁驼队”为依托,正努力打造其在陆路贸易新格局下的核心地位,其目标之一指向了“全国中欧班列集散中心”。
未来,全国通往欧洲的货物,将有较大比例在西安集结,再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送往欧洲——古老的驼铃声仍在时空中回响,“钢铁驼队”又将让世界认识这座十三朝古都的新面貌。
打造国际中转枢纽港
2013年,一趟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发出,一条内陆地区联通欧亚的国际物流贸易黄金大通道由此开辟。时至今日,西安国际港务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以“三个经济”为引领,正全力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
西安国际港站是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始发站和回程班列目的地,主要办理整车、一站直达整零及集装箱等货物装卸业务。过去几年,依托中欧班列(西安)快速发展,西安国际港站发展成拥有53条线路的一等站。
如今,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货源在西安国际港站集散分拨,超过七成的进出港货物在西安集结走向中亚和欧洲,从西安分拨至全国。以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港”、开放口岸、多式联运监管中心、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然成型。
西安国际港务区港口局工作人员吴广强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对于地方来说,有了中欧班列‘长安号’,向西运输就有了窗口;对于全国来说,国家积极打造中欧班列‘长安号’集结中心,是对我们中欧班列‘长安号’的期待与认可。”
西安国际港站繁忙作业。“中国有约”活动主办方供图
积极扩大“朋友圈”
在国际合作上,西安国际港务区加强与加里宁格勒港、德国穆克兰港合作,在境外实现了海铁联运,提升了班列运行时效(到德国从过去18天降至12天左右)。同时应土耳其、立陶宛、斯洛伐克等国来函申请,加密开行了合作班列。
目前,中欧班列“长安号”常态化运行15条干线通道,全面覆盖欧亚大陆全境,在中欧班列质量评价中位列全国第一,成为运输时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线路辐射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的“五最班列”。
中欧班列不仅是货物运输的载体,更是丝路贸易的新纽带,将各个国家、各种商品编织在了一起。人们通过这条纽带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商品交换,拉动经济发展。随着“朋友圈”的不断扩大,中欧班列未来也将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巨大作用。
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中国有约”活动主办方供图
搭建“国际粮仓”桥梁
“长安号”驰骋八年,是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八年。这条班列上的贸易产品,大到重卡、整车、制造业零部件,小到德国厨具、荷兰奶粉、中亚面粉等农副产品,都已深深融入沿线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依靠中欧班列,爱菊集团在2016年3月26日,进口哈萨克斯坦非转基因优质油脂约2000吨,实现“中欧货运班列”首趟满载货物回程。截至目前,已累计进口小麦约7万吨、面粉约2万吨、食用油约2万吨,进口葵饼、菜饼约4万吨。
2015年以来,爱菊集团携手西安国际港务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厂。据介绍,这是中哈产能合作的55个项目中,唯一落地并正在深入推进的农业项目。
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副总经理刘冬萌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爱菊集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已取得一定成果。建成年加工30万吨油脂厂,拥有仓容5万吨粮库和四条铁路专用线,并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与当地农场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广种植150万亩,初步构建了粮油种植、收储、加工、贸易和物流的‘一条龙‘体系,实现了粮食‘买得到、运得回’的目标,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一定贡献。”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小麦。“中国有约”活动主办方供图
外籍游客挑选农副产品。“中国有约”活动主办方供图
(责编:张信凤、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