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巴黎11月7日电 (记者 李永群) 11月4日下午,中央芭蕾舞团经典芭蕾舞剧《过年》在巴黎塞纳河音乐剧院最后一场演出缓缓拉上帷幕,场内3000余名观众起立鼓掌,喝彩声此起彼伏。就在演员谢幕之际,突然从乐池中飞出一朵朵玫瑰,飞向台上的演员。这是此次中央芭蕾舞团的合作伙伴——巴黎pasdeloup交响乐团向演员们致敬并祝贺演出大获成功的独特方式。
从10月24日晚开始, 《过年》经过了12天11场的连续演出,让近3万名“芭蕾故乡”的观众陶醉在中国版《胡桃夹子》的瑰丽,更在“中国故事”、“中国情感”中感受着中国文化的亲和与多彩,实现了借用西方芭蕾语汇表达中国意境、中国审美、中国情感,讲述中国故事。
法国第一大报《费加罗报》在文化版刊文认为,中国版《胡桃夹子》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中国的新年——春节之中。这赋予了芭蕾编导及导演将中国传统搬上舞台的机会:如被鞭炮驱散的年兽、在松林间起舞的仙鹤们、象征幸福和繁荣的吉祥物、12生肖的队列等等,以及第二幕中的青花瓷王国、靓丽的丝绸以及糖葫芦,都在以艺术的、令人陶醉的方式诠释着中国新年的习俗。
法国文化评论类网站Culture-Tops评论说,就观众的反应来看,我们可以证明,这一特别版本的《胡桃夹子》正中观众靶心,如诗如画地展现了太阳升起的国度的动人图景。这是一部既迷人又壮观的舞剧,是东西方文化一次甜蜜的融合。
演出结束后,曾被国务院新闻办授予“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交流使者”称号的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在巴黎接受了人民网专访。
冯英表示,这是一部源于中国传统的芭蕾舞剧。1998年开始酝酿,主创人员先去天津的杨柳青镇等地采风。最初就是想创作一个表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情感的题材。于2000年首演,国内观众反应不错,觉得很有意义。“在中芭的创作道路上,始终遵循洋为中用的原则,用国际化的艺术语言芭蕾这一特殊形式,来表达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演绎好古典芭蕾舞剧,另一方面走自己特色之路”。
在走自己特色的道路上,中芭从未停止探索,比如如何用芭蕾来讲好中国故事。冯英认为,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让外国人接受中国故事,要通过他们耳熟能详的音乐、舞蹈等媒介走进他们的内心,这样对他们才有亲近感,才会产生共鸣。作为“中国文化和柴可夫斯基音乐的完美融合”,中芭的《过年》深深打动了“芭蕾故乡”巴黎的观众,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过年的美好祝愿、作品所传递的中华文化气息、以及与音乐融为一体的舞美视觉。“巴黎观众很挑剔,但他们热捧《过年》,观众一场比一场多。能在巴黎大获成功,我们感到尤其高兴。”这对于曾在巴黎留学进修芭蕾艺术的冯英而言,意义更是非同一般。
芭蕾艺术还是鲜活的艺术。自从首演以来,《过年》不断在国内外演出中打磨、历练,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与提升,艺术质量不停升华。目前的这一版本更具时代感、时尚感,获得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誉与肯定。 “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道路的信心,特别是在中芭艺术风格追求上。相信我们一定可以通过芭蕾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冯英强调,“芭蕾是一门非常独特的艺术语言,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因此芭蕾在了解中国、感受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与气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冯英表示,文化走出去,方式各不同。此次《过年》借助当地演出经纪人,利用演出季,进入具有影响力的主流剧场,引发主流媒体热评,吸引主流观众追剧,效果非常好,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模式。
分享到:
(责编:徐丹(实习生)、樊海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