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际 2021-01-28 13:15 的文章

边城腾冲:极地灯塔生态宝地

《抗战腾冲赋》中所载的“马帮铃响,知玉石之近来;茶道尘起,晓翡翠之远去。源源不断之货物,络绎不绝之商旅。出缅甸,入印度;兴古滇,旺西蜀”,描绘出了一幅边城贸易繁荣的景象。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腾冲市,自古以来就是西南边防重镇。这座徐霞客笔下“迤西所无”的“极边第一城”, 既拥有久经风雨的国殇墓园,又拥有世所罕见的地热资源,它不仅是国内外知名的翡翠集散地,还拥有以独特侨乡和马帮文化而闻名的和顺古镇。

近日,人民网“看见中国”多语种融媒体采访团队走进腾冲,带你领略这座文化悠久、商贸繁荣、生态优越的边塞城市。

晓通世界的经贸之路

“早在一两百年前,和顺人就已经可以和外来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了。”腾冲和顺古镇当地一位居民自豪地说道。一个小小的外向社会早已在和顺形成。

这个被很多人称之为“小上海,小香港”的地方,除了有一条给古镇带来秀美与灵气的小河之外,背后还藏着一条千年古道。

一条河穿越而过,给古镇带来秀美与灵气。人民网 周雨 摄

清朝乾隆年间的《腾越州志》记载:“商客之贾于腾越者,上则珠宝,次则棉花。宝以璞来,棉以包载,骡驮马运,充路塞道。”

腾冲的和顺古镇古名“阳温墩”,位于腾冲西南4公里处,因小河绕村而过得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演化为今名和顺。和顺是云南著名的侨乡 ,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

和顺古镇内的陷河湿地。人民网 孟宾 摄

西南丝绸之路,汉代时称“蜀身毒道”, 从古蜀(今四川成都)起始,经云南大理、保山到腾冲,直至抵达缅甸、身毒(印度)等国家。

通过西南丝绸之路,“马帮”将古代中国的丝绸、蜀布、瓷器、铁器、食盐、茶叶等货物带到西方;来自亚欧的翡翠、宝石、香料也得以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境内。

“吾腾冲,天地少,而且薄瘦,不得已,为家贫,不得不走。”

一首《阳温墩小引》,道出了和顺人“走夷方”下的阵阵乡愁,更写出了和顺人远走他乡的奋斗历史。

“走夷方”,就是到缅甸、泰国等地经商。受商贾文化影响,自明清时期起,腾冲和顺人沿着古西南丝路,远走他乡经商谋生。创业的艰难让和顺人明白一个道理:只有“走出去”才能为子孙提供更多进取与开拓的机会。

“和顺和谐”许给和顺一个祥和的寓意。人民网 苏缨翔 摄

去往与之仅隔70多公里的缅甸讨生活,已经逐渐成为和顺世代的生存观念与习俗。和顺男儿相信只有“走”才有希望,只有“走”才有奔头。痛苦却毅然决然,这个村庄率先把握住了增加人生机会的要诀。

两千多年以来,由于较早的开放开发,让腾冲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关隘。一派“昔日繁华百宝街,雄商大贾挟货来”的繁华景象。

而现在,“和顺和谐”的思想深深根植于每个腾冲人的心中,成为了腾冲人的精神烙印。如今的腾冲籍华侨华人达35万人,分布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

一条经贸之路从古到今,拉近了腾冲与世界的距离。

启智明心的“极地灯塔”

“走夷方”不仅为腾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新思想和新教育,深深影响了和顺的社会风貌。

在腾冲的和顺古镇,走过高大的牌坊,就能看见一派袅袅炊烟的田园景象,仿佛一幅写意山水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开,和顺图书馆也正坐落于此。

和顺古镇中伫立着许多粉墙黛瓦的特色牌坊。人民网 常红 摄

在和顺,文化积淀深厚。牌坊、洗衣亭、图书馆、益群中学、艾思奇故居等无不流淌着中国深厚的文化基因。在明清时代和顺出了400多名举人、秀才,这里还是缅甸四朝国师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廷、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

如果说祠堂是腾冲人的血脉之根,那么和顺图书馆便是腾冲的文化源泉。从文化摇篮“咸新社”的建立到被称为中国乡村文化界的“文化之津”,和顺图书馆过去和现在都是古镇的“新闻发布中心”,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极地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