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小猪为什么存在?
编辑导语:花小猪是滴滴旗下的另一打车业务,与滴滴不同的是,花小猪主打下沉市场,刚上线时,花小猪用大额补贴、转发领奖等方式实现裂变;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花小猪为什么要存在的思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每一款产品都是因需求而存在,当我们分析花小猪时就需要问一个问题:花小猪满足了什么需求?或者反过来问:滴滴还有哪些需求没有被很好的满足?
01 滴滴品牌隔离了一部分需求滴滴给我们的感知一直是专业的、稳定的、确定的,这是滴滴一直致力于打造的用户体验品质;为了维持这样的品牌定位与调性,运营成本会偏高,相应的服务价格也会偏高,这就间接对滴滴的用户群做出了筛选;
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必然导致有一部分人的需求未被满足,那就是对于确定性、稳定性要求没那么高,却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一群人,这是最浅层分析。
我们知道,滴滴已经基于用户需求对其提供的服务进行了很细致的拆分,面向高端人群的礼橙专车、豪华车,面向商务人群的六座商务车,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快车、特惠快车等等。
这样的服务难道没有很好的满足各类用户需求?如果还有用户群未被覆盖,为什么不在滴滴平台上下探,而要另取炉灶孵化花小猪平台?
02 花小猪和滴滴秉持的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滴滴平台无论是礼橙专车、快车还是豪华车、商务车,本质上都是在提供确定性和稳定性。
用户知道多久可以打到车,打到车后司机多久到,且必然会到,否则司机会受到平台处罚;区别仅在于提供服务的车辆的品质与司机服务的专业程度。
在整个服务中,滴滴都会对司机进行严格考核,偏袒用户,甚至滴滴公司也在承担用户下车后不付款的资金成本与坏账,以确保滴滴的价值观和服务理念的持续传达与塑造,维护良好的用户体验品质。
而花小猪要做的是打破这种价值观,不再提供确定性和稳定性,也不再偏袒用户;花小猪的司机每天可以无责取消订单3次,意味着用户打到的车不一定来,等车时间不定,准入门槛再次放低,幸运的话还可以体验一次五菱宏光的推背感,乘客下车后未付钱的风险也由司机来承担。
花小猪仅为人车匹配提供基础性服务,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而一个品牌不能承载太多价值观,否则导致产品定位的不清晰与用户的认知模糊。
03 打破即有体系只有打破原有价值观框架才能持续降低运营成本,才能降低服务价格,进而扩大用户覆盖面。
维护确定性与稳定性是需要运营成本的,当成本无法在即有体系中降低时,唯一的做法就是打破即有体系,另起炉灶构建新体系,在新的秩序与边界内构建服务,满足那些在滴滴平台下无法满足的用户。
04 从家长到裁判的身份转变如果说滴滴像一个大家长,制定家规,承担风险与运营成本,维持着司机与乘客的生态,在整个体系中有很强的存在感。
那花小猪就像是一个裁判,居于幕后,将舞台交给司机与乘客,花小猪只提供基础性的、社会化的人车匹配服务,双方都拥有更多的责任和权利;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例如:
使用花小猪打车,乘客上车后必须提供手机号后四位,平台通过这种方式识别乘客是否上车,平台不再承担乘客是否上车的责任以及由此产生的纠纷;高速过路费等附加费不能由司机单方面加到乘客账单内,需要乘客与司机经过协商收取,乘客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甚至现金的方式支付,平台不再承担承运之外产生的费用责任以及由此产生的纠纷;司机每天可以无责拒单三次,不再进行繁琐的责任判定流程,不再一味偏袒乘客,将司机与乘客放在平等位置上;司机必须督促乘客在车内支付车费,否则乘客未支付车费的后果将由司机承担,平台不再承担垫资责任。05 为什么是一口价?花小猪与滴滴的一个重要区别还在于计费方式,花小猪是一口价,而滴滴是实时计价,实时计价也是『大家长』式的价值观体现,滴滴为乘客提供确定性服务的同时也为司机提供收入保障,相应带来的服务费用的不确定,这其实是滴滴不想看到的。
经济学中我们知道『不可能三角』定律,指在制定经济社会和财政金融政策目标时会面临的一个普遍性困难,即难以同时获得三个方面的目标: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以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比如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的稳定。
这也是滴滴无法避免服务费用的不确定性的原因。
但是,当花小猪突破了滴滴原有的种种限制条件时,保持服务费用的确定性成为可能,这也与花小猪的下沉市场定位相符。
06 未来未来,对于花小猪来说,各类限制条件可能还会继续放开,比如允许司机抢单,而不是现有的派单模式,成为一个更加社会化的平台,与滴滴品质服务形成鲜明对比。
对上述观点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交流
另外,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把花小猪贴个标签『打车版的拼多多』就盖棺定论了,就好像我们了解了全部事实,这就太马虎了。
个人公号:我想喝冰水
本文@我想喝冰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