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6日。对中美两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来说,都是一个紧要日子。美国已有时间表,对华贸易战的“战鼓”已经擂得颇有战时的味道。
贸易战的战端一旦开启,炮弹究竟会不会掉进自家的阵地?白宫才不管这样的问题。毕竟,叫嚷嚷的哈雷摩托只不过是一家企业,想走你就走吧;毕竟,嚷嚷叫的豆农们只不过是一群农民,爱闹你就闹吧……现在,在唯一超级大国的政策工具箱里,似乎已经贫乏到或者说自负到只剩下“贸易战”这唯一的一个物件儿。
这只空荡荡又沉甸甸的工具箱上,烙着纳瓦罗先生的名字。纳瓦罗先生是谁呢?所谓的经济学家、曾经的特朗普总统竞选团队政策顾问、现在的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他2011年的《致命中国》一书,据说是美国对华贸易战的“政策之源”。近日纳瓦罗主任又亲自主笔涉华报告,重弹《致命中国》论调。然而,与其显赫身份极不相称的,是其政策建议中的陈词滥调和歪心歪理。
指责中国“消灭美国人工作机会”、号召美国民众不要购买中国产品、对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进行阻挠……纳瓦罗的种种“妙招”,尽管了无新意,却也不无效果。因为他已经一步步把自己的“对手”逼得更加坚定,也已经一步步把自己的“队友”逼得更加离析。令人不解的是,美国摆开架势,想一条道走到黑。
这充斥着浓浓的“霸权味道”:对于国际体系与规则,它是典型的“合则用、不合则弃”,显然习惯了“一国独霸”的做派。在一个市场和供应链高度一体化的世界中,美国坚持砌起又高又厚的墙。它不知自问:世界经济和各国发展,都从全球化中受益良多,怎么唯独美国成为受害者?显然,美国揣着明白装糊涂。美国在全球化中已经获取巨大利益,现在又要通过“逆全球化”实现更大利益。这是典型的置全球经济和他国利益于不顾的自私自利的霸权主义表现。
这流露着满满的“受害感觉”:我这里出了问题,一定是别人害的。美国经济出问题,根源就是美中贸易逆差。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必定是中国有阴谋。但是它却不知自问:为何其他国家都热情搭乘中国“快车”,唯独美国黯然神伤?事实上,美中贸易逆差根源,在于美国储蓄不足、消费过度,同时也与全球产业链布局密切相关。美国通过在华企业攫取了大量实际利益,却将贸易逆差的责任推给中国。
这彰显着冷冷的“冷战色彩”:渲染“中国威胁”、鼓动对立对抗。这种逆和平发展的思维,对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是灾难,对美国也是苦难。
以纳瓦罗思维为代表的唬人逻辑,并没有得到西方主流学界和媒体的认可。美国印中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丹·施泰因博克指出,纳瓦罗渲染的“中国威胁论”,缺乏事实根据,更像是政治说服工具。《洛杉矶时报》也认为,《致命中国》“充满了仇外的歇斯底里和夸大事实,分不清事情的因果关系”。
然而,就是这样一套漏洞百出、危言耸听的逻辑,却支撑起了如今的美国对华经济政策。其破坏性显而易见:全球化将严重受阻、全球贸易秩序将遭到破坏、美国自身也将吞下“恶果”。
“多年来,我们同几乎世界所有的国家都一直存在贸易逆差,总统想要确保这个局面不会继续下去。”白宫发言人桑德斯这样说。
这事啊,道理很简单。你跟一两个人打架,可能是各有责任;你跟所有人打架,就是你一个人的毛病。
最后,再说一句: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但绝不怕打。
谈,可以分分钟坐下来;打,可以对对碰干起来。
中国不是吓大的,中国恰恰是在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强大的。
(作者为本报主任编辑)
(责编:王仁宏、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