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肉制品厂频发疫情,食品传播新冠?问题还
相关工厂隶属于德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之一滕尼斯公司图据新华社
日前,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北威州)一处拥有5000多名员工的肉制品厂发生聚集性感染,截至6月19日确诊人数已经超过800例。除了工厂员工,还有三名在附近城市就读的员工子女也被确诊,病毒有可能在周边社区内继续蔓延。无独有偶,英国威尔士一处鸡肉加工厂18日也出现疫情点状暴发,迄今已有近百人确诊感染。
自全球疫情暴发以来,肉制品厂成为“热点”已不鲜见,也引发了对动物和肉制品传播病毒的怀疑和忧虑。然而,国际专家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目前还没有发现科学依据证明这一可能,而解决方法也超出了病毒学和公共卫生领域,需要改进社会政策和劳工保护措施。
至于这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是否会给全球食物供应链带来压力,专家也提出,忧患不只是在于疫情造成的不确定性。
食品传播新冠病毒?专家:目前没有足够证据
自新冠疫情成为“全球大流行”以来,肉制品厂集体感染的现象就引起了关注,最早出现在美国中西部和南部。据“今日美国”统计,截至6月6日,已有33个州的216家肉制品厂至少2万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而在5月上旬德国各地进一步放松限制措施之际,该国有两家肉类加工企业发生聚集性感染事件,有数百人检测呈阳性。
目前,除美、德外,欧洲多国及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都相继暴发过类似事件。
今年5月,与美国肉类加工厂相关的新冠病例就已过万 今日美国网站截图新冠病毒是否可以通过食品途径传播?不少人“细思极恐”。对于这一疑问,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告诉红星新闻,迄今在德国还尚未发现食品传播新冠病毒的足够证据,而德国相关机构也建议民众,无需对食品安全感到恐慌。
他还指出,因食品进入消化道而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虽然不排除未经热加工的食品携带病毒通过口腔咀嚼进入黏膜,但这种可能微乎其微。对于生肉食材表面携带病毒是否会传染人类,陆蒙吉教授表示,目前也还没有相关证据得出这一结论。
今年5月,美国泰森食品工厂约2000名员工感染新冠病毒。泰森食品公司是全球最大鲜鸡肉、牛肉和猪肉加工商之一图据新华社同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新闻官克里斯托弗·埃姆斯登(ChristopherEmsden)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也表示,迄今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食物传播,虽然食品相关设施面临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已在全世界成为普遍现象。
而鉴于中国部分地区疫情的新发展,中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在回应生鲜食品安全性时也指出,目前还没有发现通过食用食物,包括海鲜产品经过消化道感染的证据。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近距离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但为了降低风险,建议尽量不要去接触生鱼、生肉,在处理、烹饪过程中应该注意食品安全,包括生熟案板分开,食物和饮用水要彻底加热、煮熟、煮透。
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显示食品会传播新冠病毒图据红星新闻对于牲畜是否会携带和传播病毒的问题,陆蒙吉教授指出,目前研究成果基本上已经排除了猪和鸡传播病毒可能,而对牛羊的研究实验尚未得出结论。此外,猫和狗作为病毒传播媒介的作用,虽然不完全排除可能,但就目前研究结果来看,这种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集体感染超出公共卫生领域,需要社会统筹解决
据德国工会统计,德国肉制品生产加工行业主要依靠移民劳工,其中80%的人是临时工,主要来自罗马尼亚、波兰、保加利亚和其他东欧南欧国家。如何防范集体感染已经超出了病毒学和公共卫生的领域。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取决于病毒学和公共卫生,而是演变成了社会问题。”陆蒙吉教授说。
正如多家德国本地媒体报道,发生集体感染的肉制品厂内,大部分工人来自东欧国家。他们乘坐了十几个小时的大巴返回德国工作,居住在集体宿舍内,一个房间里生活着好几个人,无法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卫生条件也没有保障,使他们成为高危易感人群。
陆蒙吉教授认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发生,当前亟需解决问题的重点是,改善这些工人的生活条件,使之能够满足公共卫生和社会隔离要求,阻止病毒传播。据他介绍,德国政府目前正在考虑的解决方案包括,暂停德国肉制品厂通过中介公司来雇佣这些东欧劳工,而是直接雇佣,给予他们像本地雇员一样的待遇。
在美国,大量发生集体感染的肉制品厂内也存在类似的劳工待遇问题。据法国24电视台报道,比如在最初发生疫情暴发的世界上最大猪肉生产商Smithfield公司的工厂,工人说,就算生病,厂方也鼓励他们带病工作,还发放价值500美元的“负责奖金”给那些承诺在4月坚持工作的人。此外,据BBC报道,尽管工会在3月初就屡次要求厂方提供防护用品,但始终未果。
据报道,Smithfield发放价值500美元的“负责奖金”给那些承诺在4月坚持工作的人图据网络另一方面,食品制造业的特殊性也构成挑战。FAO新闻官埃姆斯登指出,FAO对确保食品安全一直有一套标准建议,迄今没有改变,但在国家层面,可能落实这些建议的能力有所改变。因为食品制造业是一个劳工密集型产业,和那些可以转为线上工作的行业相比,受到疫情的挑战更大。
而德国媒体在报道也指出,发生感染的德国肉制品厂内生产线设计特殊,以至于人口密集程度远高于其他行业,更易引发集体感染。
泰森食品公司旗下的肉类加工厂如今用透明帘隔开每个工位图据美联社FAO经济及社会发展部助理总干事马克西莫·托雷若(MáximoTorero)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说,为了避免更多与食品相关的生产机构因疫情暴发而关闭,必须实施严格卫生管控来保障食品链,“否则,我们会面临在美国肉制品产业看到的局面,或者在秘鲁和巴西出现的问题——由于员工感染新冠病毒,整个食品批发市场都被迫关闭。”
加强动物疾病防控 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除了改善劳工权益和生产环境,对动物疾病的防控也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
6月19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也发表声明,提醒各国在应对疫情同时也不要松懈了对动物疾病防控的努力。文中指出,这些疾病的传播使动物制品生产行业面临高风险,从而对全球食品安全构成威胁,也加剧当前的卫生和社会经济危机。
2019年下半年,韩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图为2019年9月17日,韩国防疫人员对发生非洲猪瘟疫的养猪场周边进行消毒 图据东方IC根据来自世界动物卫生信息系统(WAHIS)的各国通报,OIE当天发布了全球动物健康状况年度报告。报告发现,近年来,跨境动物疫病蔓延引发疫情的案例时有发生,其中一些疾病目前仍存在。
例如,在过去一年中,在全球范围内检测到的非洲猪瘟(ASF)病例就有所增加,在OIE150个成员中,有28%检测到ASF。这种疾病曾在短时间内就引发行业重大危机,甚至影响到全球猪肉和其他副产品的供应链。由于缺乏有效疫苗,疫情目前仍然无法完全得到控制。
再比如,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也是给公共健康带来重大挑战的另一大疫病,会给国计民生和国际贸易带来严重后果。据OIE分析报告,这种病毒在2020年的几个月活动有所增加。这种禽流感具有潜在人畜共患可能,又会很快发生变异。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疫情通报透明度和对全球形势的了解对于保护公共卫生、确保动物和动物产品贸易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供应链的挑战:供应没问题,有些国家可能买不起
尽管如此,当被问及持续数月的全球疫情是否会威胁到全球食品供应,托雷若说,这确实带来了一些物流问题,但目前情况已经稳定多了,有充足食物能确保2020年的全球供给。由于经济不景气,对种植人员的需求将会大幅减少,需要保证他们的流动性,以完成明年种植任务。
另一方面,托雷若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不在于食品供应,而是获取。FAO预计,由于疫情导致经济衰退,在全球101个粮食净进口国,可能会有1420万至8030万人遭遇饥饿。这主要是与他们的支付能力有关,而非粮食供给能力。
此外,供应链能否正常运转也值得警惕。埃姆斯登告诉红星新闻,FAO总干事屈冬玉曾在会见非洲国家和G20国家农业部长时都数次强调,一个明智之举是,所有国家都应该努力增加粮食生产,不是由于近期粮食供给存在不确定性,而是为了长期打算——供应链短,会有助于规避本地粮食危机的风险。
红星新闻特约记者 王薇 陈梦鸽 柏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