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原标题:中俄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小朋友在“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活动中观看四川风采文化展演。新华社记者 鲁金博摄
3月16日,在北京平谷地方铁路马坊站,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中欧班列(北京—莫斯科)停靠在站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10年前,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年来,在中俄元首的政治引领下,中俄共建“一带一路”从蓝图变成实景,不断走深走实,成为造福中俄两国的“发展带”、惠及人民的“幸福路”。展望未来,在“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引导下,中俄共建“一带一路”必将树立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和标杆,携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一)
10年来,中俄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战略引领下,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成熟坚韧,俄罗斯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的战略伙伴。2013年以来,两国元首就推动中俄关系提质升级、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达成一系列重要战略共识,为中俄共建“一带一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顶层战略对接层面,中俄地理上互为近邻、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俄罗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欧亚建设的核心国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要桥梁,发挥独特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5年5月,中俄两国元首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为深入推进两国发展战略对接打好基础。
战略落实层面,为了将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推向整个欧亚大陆,2016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2017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表示双方继续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2018年5月17日,中俄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欧亚经济联盟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对接合作,标志着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经贸合作从项目带动上升到制度引领的新高度,为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合作深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及平台,有力推动了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远东开发层面,2013年,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之时,俄罗斯也通过《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规划》,开启新一轮远东开发的征程。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和远东开发成为天然的伙伴,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远东开发互利共赢。
北极航道开发层面,2017年7月,中俄两国提出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打造从亚洲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2018年1月,中国政府发布的首份北极政策文件《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中国石油积极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参与亚马尔LNG项目和北极LNG-2项目,为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有益贡献。
(二)
在元首外交的有力引领和合作机制的持续推动下,10年来,中俄共建“一带一路”以经贸合作为压舱石,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心联通”为重要基础,结下了累累硕果。
中俄经贸关系不断升级。10年来,中俄贸易额持续增长,从2013年的不到900亿美元提升到2022年的超过1900亿美元,正提前接近两国元首确立的2024年实现贸易额2000亿美元目标,中国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企业在俄投资正从传统的能源、农林开发延伸至汽车、家电、食品加工等制造业领域。
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完备。10年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重大能源项目顺利投产;“滨海1号”“滨海2号”陆海联运国际交通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欧班列等互联互通项目顺利推进。2022年6月10日,中俄首座跨黑龙江公路大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正式通车,在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之间开辟新的国际运输通道。2023年3月1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承建西南段项目的莫斯科地铁大环线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该项目成为全球最长地铁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