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开放风帆正劲(经济新方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
2022年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59801.9亿元,同比增长12.9%。为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不久前,商务部印发沈阳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等6个城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此前,国务院同意在以上6个城市开展试点。至此,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已增至11个。
目前,试点建设成效如何?此次增设试点范围有何深意?下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如何发力?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试点扩围,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我国已分3批次设立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2015年5月,国务院批准北京率先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2021年4月,国务院批准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增设试点;此次,沈阳等6城市再获批设立试点。“这次试点扩围,向全球充分展现了我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开放力度的决心和诚意。”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湧说。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加快发展,初步核算,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8%。
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是新形势下塑造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的重要抓手。“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尚有差距,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有助于提升服务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范鹏辉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服务业开放对制度型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张湧认为,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特别是教育、医疗、文化、金融、数字等领域的对外开放,更多涉及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营商环境等问题,需要各国及时优化调整本国内部的经济规则、规制、标准等,以便与新的全球经贸体系相衔接。
“新增试点体现了重基础、强带动、差异化的布局思路。”范鹏辉分析,首先,6个城市大多制造业基础雄厚,现代服务业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开展试点基础和条件较好。其次,区域示范带动作用较强,对服务东北振兴、成渝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将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新增试点在产业发展定位方面各有侧重,这种差异化发展将有利于探索更多符合不同区域定位的案例和经验。
先行先试,开放创新成果凸显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新加坡航空(重庆)保税航材分拨中心一派繁忙。推动航空运维等服务业向重庆集聚,重庆市海关和中新项目管理局加快政策创新,首创“以航空公司为单元”的保税航材监管模式,通过“一次核准、一次备案、一次申报、一次比对”,实现保税航材在分拨中心与国内各分拨点的跨关区便捷流转。“航材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新加坡航空中国区机务运行总监林兴鸿介绍,目前,企业通过该模式已进口48种类型航空器材,并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了保税航材分拨点。
自试点获批以来,重庆聚焦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西部金融中心、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等重要领域开展探索,着力打造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
作为首个试点和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近年来,北京在金融、教育、医疗、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多个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畅通要素流动、提升贸易投资便利,累计形成8批49项向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案例,推出近70项首创性或突破性政策,落地140余个标志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
上海成立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专班,一手抓制度和政策创新,一手抓平台和项目落地。持续深化改革,重点行业领域扩大开放实现新突破,科技、商务和物流等充分竞争性服务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和金融服务等有限竞争性服务业市场活力显著增强。注重载体培育,重点平台和园区示范发展取得新进展,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功能日益完善,浦东软件园数字贸易发展先行区优势日益凸显。
据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设立试点以来,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等5省市先后实施了科技、文化、电信等11个行业领域的60多项开放措施,成效显现。2022年1—11月,5省市服务业吸收外资476.9亿美元,占全国的36.8%,同比增长10.2%。
深化改革,探索更多可复制推广经验